摘 要: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能帶動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索、研究、創造。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興趣呢?需要做到幾個方面。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如何培養
烏申斯基指出:“沒有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的確,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動力,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能帶動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索、研究、創造。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興趣呢?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決和應用的過程。”為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身邊的例子和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數學走向生活。比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課前請家長陪同孩子去超市購物,記住所買物品的價錢,為學習人民幣知識做好鋪墊。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難度,而且又把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了。
二、形成良好師生關系,促進學習興趣
心理學測試表明:愉快而平穩的情感,使人的大腦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在此條件下,學習精力更集中,思維更敏捷,記憶效果更佳。首先,教師應認知學生的愛屋及烏心理,做到以情動人,學生對老師尊敬喜歡的程度,影響著對該老師所教學科的興趣程度,學習效果會隨之變化。教師應和藹可親,愛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學生就會“親其道、樂其學”。教師上課要入角色,要有激情,以適當的表情和語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保持師生關系和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動手操作,引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求知的過程中,學會探索、探討的自主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好奇心理”,善于啟發,誘導突出“新”字,以激發好奇心,以“新”吸引學生。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對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獲得學習成效,活動可采取共同討論、共同交流,共同評價等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彌補、互相啟發、共同提高。這樣既讓學生提高了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四、獲得成功喜悅,體驗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創設條件給他們成功的快樂。階段型地開放學生思維,從由淺入深的問題入手,讓每個學生都樂意去思考和回答,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應給予熱情的贊揚和鼓勵,讓他們從小小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內在的潛力,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若回答不上,教師應給予微笑,鼓勵學生加倍努力,直到成功為止。這樣讓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動機。
事實證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了解尊重學生的興趣,并激發培養他們的興趣,學生自然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橋溝學校)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