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把全新的小組學習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杜絕走過場的形式主義,創設和諧而便于合作的學習環境,發揚教學民主,處理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合作學習;和諧;民主
針對教學實踐中組織合作學習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我歸納總結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策略和途徑,以期與大家探討。
一、創設和諧而便于合作的學習環境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非合作化的環境。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共性”。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所務,在于啟發引導,使學生自學得之,增其智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用各種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機勃勃。
二、發揚教學民主
“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入合作的前提。我認為教師要從神圣的講臺上走下來,從成人文化中走出來,真誠地走進學生的文化,走進學生的心里,去聆聽他們的心聲,設身處地的去體驗去感悟學生心靈的對話,和學生成為朋友。同時,注意觀察每組是否按要求有組織地開展活動,對于有困難的小組,加以一定的輔導。注意傾聽學生互相之間的交談,及時點撥、糾正。如果發現有矛盾,就隨時給予提醒,教會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意見。
三、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
1.優化合作小組結構
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在認知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同學思維好,有的同學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動手實踐能力突出。在分組實踐中,進行混合編組,讓小組的組員各具特色,以便能夠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使學習小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寬學生之間交往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習個體能從群體中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
2.活化合作小組力量資源
活化小組力量資源的目的是激發個體力量源,凝聚整體合力。合作學習容易導致個別學生的依賴、懶惰行為,也容易導致優等生的主宰地位。只有讓每個學生都覺得“我是小組的一員,我也很重要”“我也能為小組出力”“小組的伙伴需要我”時,學生學習的自動性、自發性、責任感才能自然而然地被喚發出來,凝成一股百折不撓的合力,從而更有效地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在訓練學生表演課本劇《晏子使楚》時,我根據各個同學的特長安排好合作的小組,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負責做道具,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扮演晏子和楚王,還有的扮演士兵,大家各司其職,樂在其中。
3.小組活動要鼓勵團結協作行為,引導學生之間真誠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要堅持“共同計劃、共同行動、共同達標、共享資源、各盡其能、人人進步”的原則。讓學生體驗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凡是個體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全盤考慮學習的目的、時機、指導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只有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才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扎實的合作能使課堂演繹更多的精彩。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第三小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