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討論是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提倡語文課堂上的討論,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團結協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小組討論;提高;語文;效率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呢?
一、優化組合,合理分工,發揮學生的“群體效應”
優化組合的多種形式,小組成員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影響、促進,既提高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又有利于把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而實現真正主動發展的大語文觀。
1.差異式組合
這種合作討論學習小組,通常由四人組成,一個優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后進生,以隱性或顯性形式存在。分工要合理明晰:由優等生組織,每個成員有屬于自己能力水平的學習任務;交流過程中,應發揚取長補短的主動學習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學習意識;優生對中等生的提優與后進生的“達標”有引領與輔導作用,按后進生發言、中等生補充、優等生總結的方式,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必須講究排位方法,如以后進生為中心的“茶館式”排法,更有利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達標。
2.自由搭配式
可以由學生自由組合成討論小組,成員大多興趣相同、愛好相投、感情融洽,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課堂語文討論的高效。組長則可輪流擔任。
3.小區組合式
可將同一小區中的同一班級的學生,組成討論小組。這種組合既有利于課外家長或老師輔導,更有利于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二、教給方法,巧用資源,提高學生科學討論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指出,閱讀應當采用“討論”的方法。學習得對不對,充分不充分,由學生與學生討論,學生與老師討論,求得解決。葉老的話為我們指明了討論的基本形式是師生之間的語言交際。實踐中,常用的討論方法有四種:答辯、對辯、反問、反駁。激起學生的思維矛盾,就能提高學生的討論能力。如,在教學《生命的壯歌》中的“蟻國英雄”時,學生在解決為什么稱外層螞蟻為“蟻國英雄”這個大問題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從抓關鍵句中感悟到文章的核心價值,但深入體會還將有更深層次的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做出回應,“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后爆裂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再次仔細讀一讀這句話,你還能提出怎樣有價值的問題?能聯系上下文解決嗎?學生在小組閱讀中討論得出:為什么燒焦的蟻團沒有縮小,原來是與螞蟻們前赴后繼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針對有核心價值的課文內容,進行有目的的小組討論活動,既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更能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討論能力。
我們還可把方法融入語文實踐活動課程之中,舉辦辯論、采訪,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從而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三、深入鉆研,構建平臺,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討論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經歷著由具體到抽象,是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實踐是認識的第一階段。因此,深入鉆研教材,構建合理平臺,對于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的討論能力十分重要。
1.在讀書活動中實踐
討論要建立在學生讀書實踐的基礎上,首要是讀書。通過讀書質疑,通過讀書處理信息,求得問題的解決。例如,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分兩個層次質疑課題:(1)全班討論:出示“樟樹”一詞,說說樟樹是一種什么樣的樹;(2)板書全部課題,小組討論,交流對宋慶齡的了解,提出此刻心中的疑問,然后通過初讀課文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中你認為哪些最有價值?最后得出結論:課文是怎樣介紹樟樹的?為什么只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這一過程,就充分體現了根據學情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集思廣益的過程,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更提高了學生的討論能力。
2.在操作活動中實踐
在《詹天佑》一課中,為了更深入領悟詹天佑杰出的創新精神,要求學生小組在讀課文開鑿隧道的具體事件中畫開鑿方法示意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結合課文進行討論:怎樣的示意圖更為合理,說說你的理由?這樣在討論中比較、綜合,學生不但畫出直觀示意圖,而且悟出詹天佑非凡的創新精神這一核心。另外,對于不能親身經歷的知識,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模型等多種直觀教具,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多多組織有效的討論,就可以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四、傾心發現,組織互動,交給學生評價討論的方法
引導學生對討論的評價,是發揮學生自覺能動性的措施之一。所有交給學生評價討論的方法,應扎實貫徹于課堂教學之中。
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第二小節的學習是個難點:文章寫了幾個小鏡頭呢?請用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指導采用了三部曲:一讀、二練、三討論,想一想,概括標題的好方法有哪些,然后讀文思考,練習概括,最后對比討論,哪個標題最合理。通過自主讀書,思考評價,學生概括出了精彩的標題,如,“詠唱送別曲”“深情增國土”“揮淚離國去”。這個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提高了對文本中心的感悟能力。
扎實的評價訓練滲透于教學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還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語文的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心小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