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拼音教學中,選擇適當合理的教學方式很重要。教師在課堂上方法得當,就能消除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恐懼,從而激發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所以,漢語拼音教學中,編小故事、創設情境、做做小游戲、歸納漢語拼音的一些小規律是可以采取的教學策略,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融入漢語拼音的學習中去。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編故事;創設情境;歸納總結
漢語拼音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它是學生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漢語拼音教學中,選擇適當合理的教學方式很重要。教師在課堂上方法得當,就能消除學生對復雜的漢語拼音學習的恐懼,從而激發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所以,漢語拼音教學中,編編小故事、創設情境、做做小游戲、歸納漢語拼音的一些小規律是我所采取的主要教學策略,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融入漢語拼音的學習中去。
一、編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
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的學習十分枯燥,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習內容是學生無法理解的,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讀,而不那樣讀,很多時候只是機械地識記,而機械的識記很容易將所學的知識遺忘。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避免遺忘率過高而導致學習低效,在教學中我會經常編一些小故事,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輕松地理解一些知識難點。
比如,在教學“復韻母ie、üe、er”時,e在ie、üe中要讀作ê,而在er和其他復韻母中要讀作e,如果用專業知識解讀給學生聽,學生是沒有辦法理解的。所以,在教學時我給學生編了個小故事。我說,ɑi、ei、ui、ɑo、ou、iu這幾個復韻母都是按單韻母的順序組合的,而i和e組合到一起時,i小朋友和ü小朋友跑得快,站到了e小朋友的前面,所以e小朋友生氣了,嘟起了小嘴,結果它就讀成了ê,為了安慰生氣的e,編書的叔叔就把帽子也給e戴了。所以,當e和r小朋友組合到一起時,e說:“ie、üe他們太欺負人,這次我不僅要站在前面,帽子還不能給別人戴!”學生聽了這個故事都笑了,說e真是個小氣鬼!之后在拼讀帶有ie、üe、er的音節時,就很少有學生會讀錯了。
二、表演創設情境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抽象字符,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味為有趣。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利用語言、動作表演等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例如,聲母“n”的發音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學時教師用手捏住鼻子,夸張表情,讓氣息從口腔通過,然后讓學生用手擋在教師口腔前感覺氣息不從鼻子發出而從口腔沖出,直觀體會鼻韻母的發音特點和方法。這樣,學生腦、眼、手、口等多種器官協調活動,化難為易,學習就會輕松愉快。
三、歸納總結,幫助學生記憶
創設情境,自編漢語拼音兒歌和小故事都是很好的教學策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快樂輕松地學習。除此之外,如果將漢語拼音中的一些小規律加以歸納總結,會讓學生從機械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從而通過這些小規律達到系統有效學習漢語拼音的目的。
1.聲母的書寫
聲母的讀音相對韻母的學習要簡單得多,但是聲母的書寫卻是困難重重,因為有的聲母寫在上格和中格,有的寫在中格和下格,而有的聲母卻只寫在中格或者占滿三格,學生很難區分,書寫時經常出錯。所以,教學中我總結了這樣一個小規律:只有j寫滿三格;凡是豎加半圓或者其他筆畫的,半圓和其他筆畫寫在中格,豎相對向上、向下寫;f、t很特殊,只住上格和中格;y的腳要踩在地上,所以它要住中格和下格;其余的都只住中格。
2.前后鼻韻母的區分
要正確讀準前后鼻韻母,首先要區分一個音節是前鼻韻母,還是后鼻韻母。所以,教學中我也總結了這樣一個小規律:凡是前鼻韻母最后一個字母都是n;凡是后鼻韻母,最后兩個字母都是n和g。幾次師生問答之后,我發現學生掌握得很好。
3.j、q、x、y和ü相拼
在做習題時,會有拆分填空,如,xue→( )—( );也會有合并填空,如,q—( )→que;在拼讀時,經常會有jūn mào、yǔ xuē、fú wù yuán等音節的拼讀。這些都需要學生熟練掌握j、q、x、y和ü相拼的規則。教參上設計了這樣的兒歌:j、q、x帶頭走,ü上兩點要省略,幫助學生運用。可是實際運用時,這樣的兒歌幾乎幫不上忙。所以,我這樣總結:只要聲母是j、q、x、y的音節,后面的u都讀ü;只要j、q、x、y和ü在一起時,ü都要寫成u。這樣的規律,對于學生正確拼讀j、q、x、y和ü相拼的音節,有了很大的幫助。
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老師,在拼音教學中只有精心設計好每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才能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使書本知識實踐化,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所以說,與其讓學生機械地、困難地學習漢語拼音知識,不如通過教師的巧妙設計,讓學生對漢語拼音感興趣,從而讓學生樂在其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梅垛中心小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