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細微之處探尋孩子的心理反應,有針對性地實施贊美教育
我曾經有過這樣一位女學生。她剛來我們班上時性格孤僻,不和任何人交流說話。有時候還會在無人的角落偷偷哭泣。但是她反應敏捷,學習刻苦,上課時我每次提問時她都對答如流,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為了了解她,我和她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長談。原來,她是一名孤兒,在她不記事時,父母和奶奶因為一場車禍都去世了,留下了她和爺爺孤獨地生活著。久而久之,好的性格變得孤僻、害怕、失落、孤僻、自卑。當別的孩子興高采烈地談論父母時,她從不插話,生怕有人問起她的家里以及父母的情況,沒有人真正明白她內心的壓抑。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秘密,她拼命學習,使得大家沒法接近她。了解了她的生活環境以后,我及時對她進行了心理輔導,使她向我敞開了心扉。我用的最簡單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勵贊美。
二、轉變居高臨下的心態,用欣賞的眼光平等地看待學生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偏愛,教師也不例外。但是每個學生的眼睛就是一臺攝像機,他會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攝入自己的眼睛。所以,我們在對待學生時,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記得印象最深的要數我們班的一個男同學劉鐵。他三天兩頭給班里制造麻煩。班級里有個同學給他起的一個不雅的名字“老大”。一天,他哭著走進了辦公室說,他告訴李元他自己最近做了好事,李元不信,還把他推倒了。看著他一臉無辜的樣子,好像不是說謊。我叫來了幾個現場的同學一問。果然這次劉鐵被冤枉了。處理這件事時,我了解的這樣一個信息:這個班里的“老大”最近看到別的同學打架,他勸解了。上課時,我把他做的這件好事大大地表揚了一番。說他是學校倡導“創建文明班級”以來第一個行動起來的同學,我們發現了他在改變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他也會做好事,同學們不要只看到他的缺點,不要以為什么事情都是他的錯。沒等我說完,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我看見劉鐵把廢紙扔進垃圾箱里了。”“我看見劉鐵放學站隊可整齊了。”“原來他真的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同學們不說我還不知道呢。”“你們是不是覺得他越變越好了?”“是!”“希望我們向劉鐵學習,多做好事。”后來我把他的轉變寫到了黑板報上進行了表揚,漸漸的他成了一個愛做好事的好孩子,并和班里的孩子和睦相處了。我很慶幸自己當初的贊美教育,他使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鎮中心小學校)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