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使得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不能及時地應用,怎樣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使他們更加熱愛信息技術的課程,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學科結合
自從進入到二十一世紀,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就開始逐漸向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發展,它通過不同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方式。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傳輸以及應用正在逐漸的學習和適用中,它是現代人們的一個基本能力,是計算機時代的一個標志。小學生是我國的棟梁,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技術知識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培養學生獲得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方式和方法是需要開展的,作為學校的課堂,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是一個比較迅速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教師應該怎樣去開展信息課程的教學,怎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去學習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并不是將學生的能力埋沒在信息設備當中,而是主動地去選擇和運用信息和技術,積極地創造信息的基本素質。與此同時,信息科學的教學在培養信息運用的能力上也是一個進步,它應該在素質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一、創設學習的積極情景,促進學生的主動構建能力
認知是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一個主要動力。認知的驅動力可以使得學生積極地構建學習,提高他們的認知動力,其中的一個好的辦法就是使得學習情景更加具有吸引力。信息技術課堂就是一個比較趣味的學習科目。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注意挖掘課本中比較有趣的內容,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增加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現代的教學技術,給學生們展現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用處,讓學生們可以嘗試較好的教學軟件,讓學生們對這些內容產生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意識到學生的認知力并幫助學生們構建信息技術知識。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滿足對于成功的欲望,讓他們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形成比較穩定的學習推動力。
二、開展活動課,使得學生們可以主動地構建并得以實施
在小學的信息技術活動中,對于課堂中的教學內容不斷地補充和深化。使得它們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去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們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他們應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幫助他們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思考和發展。在信息技術活動課程當中,學生主動地運用自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去進行一些信息的交流。例如,學生可以為學校設計一些板報。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去進行網上的沖浪等互動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增長經驗,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在獲得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應用,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學生構建真正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三、小組合作的學習,使得學生們更具有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師安排學生們進行分組,從而以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完成某些任務。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學習方式都是需要我們進行深思的。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組研究學習,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下面針對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探討:
1.交流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們自己動手進行充分的探討和研究。學生在動手前要進行有效的交流,這樣可以確立求知的目標,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小組中的成員之間要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小組要進行交流、補充,使得每個人都可以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2.分工的有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進行合理的分工,在小組的內部要有合理的分工,假使沒有充分的內部安排,就會使得大家學習效率下降,最終可能導致完成不了任務。假使沒有明確的分工,還可能會出現某些學生把問題解決而另一些人卻不懂怎樣解決的情況,這就使得學習小組中出現能力發展不均勻的情況。學生在相互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只有把每個人的特點都發揮出來才可以把小組的能力最大化。所以,小組內的分工要明確合理。
3.指導的有效性。教師要全面地對小組的成員情況以及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并要及時地發現問題,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觀念進行引導,既不能不管不顧,也不能單純的包辦學生遇到的困難。對學生進行指導性的教學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一個主要內容和手段。
四、把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使得學生不斷進步
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溝通。在信息技術課程中,也需要教師做到與其他學科溝通。假使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好的與其他科目結合學習,就可以幫助學生們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在提高本科目的同時也把其他的課程得以提高,促進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和構建。例如在學習漢字輸入系統時,可以讓學生學習雙音拼音的能力,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拼音能力,這就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時產生比較親近的感覺。在進行文字的排版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對教學軟件進行使用,而且還要從一開始就對學生的語文進行編輯。另一方面,在進行圖片的處理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圖片中將自己的圖片進行充實,或者可以使用直接的系統畫圖設備進行簡單的繪畫。所以,充分地對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進行結合并比較,這種方法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與此同時,也是促進學生主動構建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旭海.計算機教學中網絡協作學習策略的實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04).
[2]邱志言.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3).
[3]肖映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8(06).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第二十一中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