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在于小學班主任能否有效管理班級的工作。班主任如果想要使班級處于優秀的地位,就應該針對班級特點、學生特點并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對班級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在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一、構筑融洽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的工作,說到底是對“人”的工作。在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工作中,小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班主任教師應該對他們進行足夠的理解、關愛,并逐步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做到班級生活的和諧。(1)作為教師,要與學生多溝通,爭取與學生做朋友。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有十分嚴重的逆反心理,一般和家長存在很深的代溝,對家長的心情很難理解,甚至形成惡性循環。(2)很大一部分學生,患有“考試恐懼癥”,一提起高考或考試就十分恐懼,對此,需要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及時溝通,使二者關系更自然、更親切,進而使學生打開心扉,消除內心的拘束感。(3)班主任應更關心學生情感世界,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卸下其心理包袱,排除社會上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從而使學生集中精力,把全部心思用在學習上。
二、發揮榜樣的作用
教師要為人師表,一言一行都要為學生樹立榜樣作用。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水平,通過良好的作風、良好的品質的建立為學生樹立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信服。
三、自我要求,自我管理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針對他們的表現欲望,調動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通過將學生對班級事物的意見的整理,最終選出一種適合班級特點、適合所有學生的有效管理措施,這樣也可以使教師將更多的精力運用到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措施中來。
四、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班主任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小學生的思想正向成人期轉變,這個時期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通過各種活動或心理輔導的形式來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管理學生,要注重教學思路的變通,重視班風建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進行重點培養,通過全學校、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提升教學效率,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
參考文獻:
馬芬.淺談小學班主任“寬嚴相濟”之管理藝術[J].教師,2010(24).
(作者單位 湖北省咸豐縣丁寨鄉萬家壩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