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納入標準規范,進一步提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內容、方法、評價體系都要圍繞著這個標準作出相應的調整。將就這些內容,提出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自主學習;建議
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的定義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中要防止教與學的分離,克服只管教或只管學兩種不同的錯誤傾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通觀這些觀點,其無一不在強調教學中老師的角色定位問題,老師應是學生的引領者,真正的主動權是在學生手中的。教學的過程其實是老師在發揮引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展開想象,積累情感體驗;在合適的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下,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獲得語言文字的審美體驗與精神宴饗,開發大腦思維,真正感受到文字所迸發的魅力,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一、教學方法,營造平等、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
改變教學方式,是勢在必行的。老師必須對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和定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在課堂上,師生都是教學的參與者,都有發表自己觀念與看法的自由與權力。教師對學生新奇的思考應加以引導與鼓勵,不能一棒子打死,嘲笑或打擊學生;在問題答案的設置中,不搞所謂的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比如,在《夏夜多美》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眼中的夏夜,讓他們聊一聊在夏天的夜里他們都發現了什么。只要學生說的答案是夏夜,教師就要給予肯定的評價,不能提前設置好答案,把學生限制在思維的牢籠里,要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使課堂生動活潑。但在實際中,大多數老師的上課步驟是: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上新課—總結歸納—下課,老師的講解占去了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的討論、提問、思考時間少之又少。教師應在上課時抽出專門的時間進行群組討論,促進自育自學,師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的落實。人教版語文教材開辟了多個可以自主討論的模塊,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以演講、辯論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鼓勵學生討論與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并提供適當的獎勵機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也能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
二、優化作業布置,重視思辨性與豐富性
小學語文作業的重復化與單一化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力不從心,無所適從。據了解,部分老師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上仍以抄寫課文為主,這確實能促使學生識字、認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厭倦與抵制心理。
老師在作業的選擇上,要選取知識聯系性強,思辨能力強的題目,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同時題目的選取不能過難或過易。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理論規律,作業的布置既不能太難也不能過易,應該是在能力范圍內再稍作努力就能達到最合適的目標,這才有利于學生潛力的發揮。老師要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如,讓學生歸類整理語言材料,勤做相關讀書筆記。將同一類詞分類收集整理,可以幫助學生采擷同類內容豐富語言系統,有助于提取運用。或者收集生活中常聽到的歇后語,或者通過趣味填詞、造句等形式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教學箴言。一個優秀的老師要交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理論,還應包括學習方法與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善于捕捉已有的條件去解決問題、認識新事物,這種思維與能力才是能讓學生終身受用的。
要讓學生掌握泛讀與精讀的技能,提要鉤玄,善于總結概括,要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語文教學本不是呆板的課文說教與講解,課本中的很多問題遠不是方方正正的標準答案就能完全說明的,它是思維靈感與文字魅力的靈動跳躍與迸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要從多方面入手。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任重而道遠,以上所述實在只是九牛一毛。廣大語文教學者要在實踐中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志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中國-東盟博覽,2012(01).
[2]程菲,邵宇.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J].吉林教育,2013(16).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草橋小學)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