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受到教育,動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動腦中智力得到發展,同時感受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關鍵詞:“心”快樂;“手”快樂;“腦”快樂
數學,相對來講,比較枯燥,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我運用了快樂學習法和大家分享。
一、讓學生的“心”快樂起來,輕松、自然、靜心地進入課堂
每次上課時,我會用兩分鐘和學生互動,讓學生貪玩的心收回,帶著開心快樂的心情進入課堂。例如,同桌互動唱拍手歌:“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二三坐好了”??粗枚苏龓еσ獾膶W生,我說“真棒”。這樣心在短暫的快樂之后,就能平靜地進入課堂,為下面的學習有個好的開端。在上午最后一節課,有的學生上體育課玩累了,有的肚子有點餓了,懶洋洋的,我就會唱“今天你快樂嗎?”學生馬上唱“我很快樂”“見到老師你快樂嗎”“我更快樂”“為啥”“老師教我們學本事了”。接著師生同拍手唱“拍拍手,鼓鼓掌,抖抖精神,坐好了”。這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氣氛,我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開心快樂,提高注意力,喚起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二、讓學生的“手”快樂起來,激發參與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部分學生不學習或學不好數學,并非智力低下而是沒有啟發誘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币虼苏n堂上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踐。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讓學生自己做學具,四個大小一樣的圓。課堂上讓學生畫出一個圓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六分之三,八分之四,看有什么發現?當學生發現這幾個分數一樣大時,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和分母的變化,當學生說出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2得到四分之二,同時乘以3得到六分之三,同時乘以4得到八分之四,而且這幾個分數的值一樣大,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整個過程,學生積極主動,氣氛活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自己獲得了知識。在講梯形面積時,讓學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自己實踐操作演示,看誰能把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學生通過動腦動手拼成了平行四邊形,并在轉化過程中,發現拼成的圖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的關系,然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出計算梯形面積的方法,這樣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和動眼,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得了知識,同時感到成功的樂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讓學生的“腦”快樂起來,開發右腦,提高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痹诮虒W中以思維訓練為核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課后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記憶。例如,記50以內的質數,學生編的小故事:“二舅、三姨和四姨全生病了,司機開車帶他們去看醫生,到了山底車上不去了,只好遺棄了車,拄著拐杖爬石山上山,醫生給他們開了23斤藥酒讓他們喝,喝了兩三天就好多了,5~7天就全好了”。這里用詞和數的諧音:二舅(29)、三姨(31)、四姨(41)、司機(47)、醫生(13)、遺棄(17)、拐杖(11)、石山(43)、藥酒(19),形象生動,簡單好記,2分鐘50以內的質數就記住了,而且比死記硬背牢固得多。這樣集內容、思維、口語表達為一體,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相互啟發,開闊思路,感受著創造的喜悅,同時,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我們的學生出生在幸福的年代,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作為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法,盡量減少教師講解,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改變課堂教學中單打一式問答習慣和部分學生當“陪客”的現象,設計多層次的問題。習題讓學生量力而行,讓優生吃得飽,一般生吃得香,后進生吃得消。讓學生在快樂中受到教育,動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動腦中智力得到發展,同時感受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只要教師用心耕耘,學生寓學于樂,我們的學生就會在教師的沃土中茁壯成長。正所謂“開心種春天,快樂把秋收”。
(作者單位 山西省興縣實驗小學)
編輯 王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