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100萬字。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調查中發現,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遠遠低于國家教學要求,其一是教師在教學中對課外閱讀的不重視,其二是因為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就如何激發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增加小學生課外知識儲存量發表了看法。
關鍵詞:興趣;引導;培養
一、農村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現狀
在農村小學的義務教育中我們發現,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成了普遍問題,由此導致了農村小學生在面對簡單的語文寫作時手足無措,寫出的文章空洞,無法有效地引用一些簡單的事例。主要原因總結為幾點,一是教育偏向于應試,教師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視不足,大多以做題為主,完全違背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二是農村小學學校設施設備不齊全,有些學校根本沒有閱覽室供學生閱讀。三是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比較貪玩,無法意識到課外學習的必需性和重要性。這些因素,扼殺了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激發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
1.完善學校設施,為學生閱讀創造條件
要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首先要使小學生在課外學習中有書可讀。農村小學應努力尋求財政支持,建立和完善學校閱覽室,增加學校圖書的儲備量,滿足學生課外學習的需求。
2.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在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將課外閱讀列入教學任務當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作出一些要求,督促學生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出一些文學常識性的題目,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己尋找答案,獲得閱讀的樂趣。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中,應以學生閱讀能力為參照,對于課外讀物中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教師應積極解答,避免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引用一些歷史故事,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以語文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在講述《司馬光砸缸》時,將司馬光的其他一些事跡以講故事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后進一步推薦學生讀簡本的《資治通鑒》,有效地促使了小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3.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好的閱讀習慣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收獲。錯誤的閱讀習慣不僅會影響小學生知識的獲取,還會降低其閱讀的動力。小學生處于塑造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正確閱讀習慣,首先應教會學生精讀的能力。好的文章段落需要細細品味,從中學習別人的寫作手法。其次我們應該培養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一些感興趣、有用的文章段落可以在筆記中記下,鞏固自己的記憶。對于一些重要的部分可以用筆標記,在重復閱讀中增加印象。
小學教育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為了農村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農村教師需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為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呼玉山.激發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10).
(作者單位 重慶市武隆縣桐梓鎮中心小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