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情感互動。一方面,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變化,強調情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滲透德育和情感教育,以情服眾,從而到達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
由于小學生剛剛走出家庭,開始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意識,但是情感方面還比較脆弱,個性和智力等尚處于可塑階段,情感總是處于一種很微妙的關系中。對于周圍的事物辨別能力差,主觀意識比較薄弱,容易受自己情感的影響,一切以興趣為導向的情感變化也是處于活躍的狀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此階段施行情感教育,往往能達到一種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感交流是情感教育的前提
情感交流是情感教育的前提,只有教師和學生深入進行交流之后,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個性發展的趨勢和今后的塑造方向以及情感教育中的難點和要點。教師在授課之前,一定要和學生進行一次初步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感特點,然后以和藹可親的狀態進行授課。授課期間要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過交流可以讓學生對老師消除隔閡感,這樣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展開。
二、課堂教學以引導為主
新課程要求教師還課堂于學生,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教師對教學方向作出引導,對于學生出現的偏差給予糾正。通過讓學生不斷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之后,情感才會發生變化,數學才能成為他們個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引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讓他們愛上數學。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樹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情感教育中許多教育思想都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相符,情感教育的目的也是旨在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生產力創新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乎成績的多少,而是讓學生在社會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培養一個情感豐富,品行端正,在逆境中不斷成長的學生比培養任何一個情感脆弱的高智商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情感教育是以情感為基石、教育為紐帶的新型教學方法,它深入剖析了教育的本質,也突出了數學教育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我們數學教師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教育資源開展針對性的情感教育,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鐵路第二小學)
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