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結合教材特點,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以促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活動化;小學數學;游戲;操作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好動、好玩,好奇心、求知欲都相對來說比較強。但是,他們的精力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不能是教師簡單的教和學生盲目的學,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數學課堂打造成“活動化”的課堂,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創設游戲活動,調動學習熱情
游戲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創設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將游戲引入課堂。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了“找朋友”的游戲模式。首先,我讓學生分散開;然后,聽我的口令行動。此游戲的模型是由“快樂大本營”中的“愛的抱抱”改編的。如,當我下達指令為“4”時,學生迅速4人以小組的形式抱在一起,組隊組錯的,或者是沒有組成的重新開始游戲,組成對的小組成員不變依然抱在一起,接著口令下達為“3”,上次沒有組成對的學生要在上次組成對的小組中增加三個人,正確的小組應該是有7個人組成。順勢引導學生學習加減法的基本知識。這樣的活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搭建操作平臺,提高動手能力
在大部分教師思想里都存在著學生年齡小,動手能力差,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就可以了,不需要專門地去鍛煉和培養的想法。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搭建學生自主操作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如,在教學《有趣的圖形》時,為了讓學生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象創造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組織學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圖形,進行拼圖操作,這樣不僅可幫助學生認識基本的圖形,還有助于學生感受“面從體上來”,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創設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樣才能保證活動情境效率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 江西省景德鎮市第十一小學)
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