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熟能生巧,爛熟于心?!庇⒄Z學習只有不斷地反復操練、活學活用,才能真正達到掌握的目的,所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需學生主動去實踐的課外作業,成為整個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課外作業的趣味性
課外作業在布置時要注重趣味性,聽說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語感是從不斷朗讀和收聽中潛移默化形成的。但單調機械的重復聽讀容易使學生厭倦。于是我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模仿課文朗讀,并制作成錄音片段,他們自然就會倍感新鮮。如,在教授4A Unit 2 In a toy
shop時,我讓學生在磁帶中錄上各種動物的叫聲,在上課時,讓他們把錄音逐個放出來聽,讓學生用本課的重點句型Is this your\his\her...進行猜想,在幾輪播放猜想中,學生已掌握了Is this your\his\her...的句型,并復習了各種動物的名稱。
二、課外作業的實踐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具有實踐性的英語家庭作業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在課外,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交流;在家里,要求學生與懂英語的家長用英語交流,還可以饒有興趣地充當Little teacher的角色,教父母學英語,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種實踐性的英語家庭作業,可以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讓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
三、課外作業的拓展性
在設計作業時,我們要讓學生感覺發現了什么,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度。因此,我充分利用課外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開放式的大環境,拓寬學生學習語言的空間。而在英語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英語出現在我們生活周圍,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許多“生活中的英語”。如,本子上的英語、奧運會上的英語等。我讓學生隨時留意,布置他們自己去收集、摘抄。例如,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Yahoo(雅虎)等等。我建議學生用一個本子及時地記錄下來,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和詞匯量,還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課外作業評價的開放性
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他們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對事物的興趣各不相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承認個體差異。因此,英語作業在考慮共性的同時,也應兼顧到學生的個性。我在實踐中采用了Homework Supermarket的形式,讓學生自選作業,達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完4A Unit 6 Whose gloves后布置的作業是:
“Homework Supermarket”,★錄音作業,模仿課文錄音的語氣,朗讀課文的內容;★★對話作業,帶上各自家庭成員的gloves, socksf等和小伙伴用英語進行交流,詢問物品的主人;★★★實踐作業,到同學家去做客,試著用英語來詢問家庭成員的物品。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基礎較差的學生選擇完成一星作業,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多項作業。這樣的形式讓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基礎和能力上各得其所,作業在他們的眼中就由小溪變成了浩瀚的海洋,有著取之不盡的樂趣。
五、課外作業評價的發展性
無論作業設計多新穎科學,如果在作業評價上依然墨守成規,作業的價值也就體現不出來了,因此要有好的作業評價機制才行。藝術性地評價學生的作業能營造輕松的作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我在評價學生作業時,特別注意保護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心理狀況,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持久的寫作興趣。例如,對于“Homework Supermarket”的作業,就要采用分層評價。只要學生完成了其相應層次的作業,我們就要作出相應的評價,完成一星作業最多只能得一顆星,如果三項作業都完成,就能相應地得到六顆星。又如,書寫工整的,在星星后面再加一面小紅旗;有進步的,再畫上一個笑臉娃娃或寫一兩句評語。評語除了用A+、 Good!Wonderful! 等常用的方式外,還插入了簡筆畫,嘗試“有形”評價,用笑臉和哭臉符號進行評價。這樣寥寥數筆,增添了批語的活潑程度,學生覺得翻開作業本看老師的批閱,已不再是一件苦惱的事情。
作業評語還要務必讓學生知道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如,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錯誤,可以用“小圓圈”圈出來,在旁邊示范正確,并告訴他們怎么錯了,要求學生及時訂正。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寫作中慢慢地積累知識,掌握一些必要的語法技能。
因此,我們只要把如何布置課外作業,這一看似簡單的常規問題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我們只要對布置課外作業進行創新,致力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只要把課外作業融入學生切身的生活中,貫穿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就一定能開拓課外作業的新天地,學生也會把課外作業作為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美餐”——在其中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其中陶冶情操,享受生活!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