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的普及,很多人都認為以后都是在電腦上打字,字寫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其實不然,中國的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創新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而且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能力的培養,是第一學段語文教育的重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了解漢字的基本知識,能用硬筆把字寫規范、端正,初步感受漢字的優美端正。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怎樣才能引導小學生寫好漢字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興趣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簡明扼要地說明了培養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讓學生寫好漢字,首先就要讓學生喜歡漢字,有寫好漢字的愿望。為了讓學生愛寫字,努力地把字寫好,在上課時,我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一些漢字從古文字到現代漢字的演化過程,讓他們了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創造出這些漢字的,進而了解一些我國古老悠久的歷史。再選一些好的字帖和一些別人的優秀作品,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去欣賞、品味。這樣,學生打心眼里喜歡上了漢字,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書寫漢字的興趣。
二、以身示范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身不正,雖令而不從。”這句話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相反,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教師和學生也是這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如果自己寫字都十分隨意、草率,怎么能要求學生把字寫好呢?所以,我不管是在黑板上板書,還是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批改,都很認真地書寫。特別是板書時,每一個字都按正確的筆順書寫,從不馬馬虎虎地書寫一個筆畫,努力做好學生的榜樣。因為學生十分善于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都喜歡模仿,寫字自然也是這樣。
三、嚴格要求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讓學生寫好字,還要對他們嚴格要求,要讓他們養成好的書寫習慣,因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學生在書寫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或養成不好的習慣,如,握筆姿勢不正確,寫字姿勢不端正,不按正確的筆順書寫,書寫時筆畫不到位、敷衍了事等,我一經發現,就嚴格要求改正,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必要時我就手把手地指導,一直做到讓我滿意為止。時間一長,學生知道寫字時是不可能投機取巧的,自然也就不再敷衍了事了。這樣,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四、持之以恒
寫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練成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寫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各學段的訓練目標扎實訓練,持之以恒。每接一個班,我都按照要求堅持每天練習書寫一定數量的漢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每天精選不同類型的2~3個字,精心指導書寫,從不間斷。除此之外,我還注重字的各種基本筆畫,指導學生練習方法。如,點:輕起重按回成點;橫:輕起輕行重收筆;撇:重起斜下撇出尖;捺:輕起垂按角出尖。這些基本筆畫天天都練,每天側重一兩種,并指導學生練好,久而久之,學生書寫時就成了一種習慣。
五、及時表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及時對學生的字做出及時合理的評價。在評價時我尊重學生個性,以表揚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的眼光去認識學生的字。學生每次寫完字后,我都及時批改,在相對比較好的字上畫個紅圈圈。整頁紙上的字都寫得較出色的,就在批注的地方畫上五角星或貼上學生喜歡的貼畫。另外,經常進行寫字比賽,賽后將寫得好的字貼出來,供大家欣賞。這樣寫得好的學生信心更足,寫得不好的學生也會在心里以別人為榜樣,不斷改進,從而達到激勵的效果。
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要讓學生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從細微處入手,不斷地堅持,不斷總結和思考,就能使寫字教學更加有效。我們要讓一手好字伴隨學生的一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永和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