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教學媒體實用化、教學情境生活化、練習活動任務化、教學方法實效化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打造本色的英語課堂,回歸英語學科本色,打造高效英語課堂,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課堂;本色;高效
本色,《漢語大詞典》給出的解釋是:本來的面貌;原有的性質或品質。本色課堂,就是返璞歸真、追求課堂教學本來性質和應有的價值。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都要追求真實、樸實、扎實,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打造本色課堂,也就是要通過教學改革創新,追求真實、樸實、扎實的教學過程,達到優質、高效。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媒體實用化
現在,多媒體課件成了許多英語教師上公開課、評優課教學手段的第一選擇。課件是否精美也成了許多教師評判一節課優劣的重要標準。于是這些教師往往在上公開課前花費幾天甚至是數周的時間制作多媒體課件,下載精美的圖片,搜索動聽的音樂,配上輕靈的超級鏈接……難怪與外籍教師交流時,他們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聽有些教師的課感覺就像是在欣賞一部精彩的電影。多媒體課件并不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條件。比如,現在許多教師都喜歡用《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引入情境,而忽視了在呈現時,學生光顧著被它們吸引,學習的內容反而沒有注意,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本色課堂強調真實、樸實,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教學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教學形式要為教學內容服務,不要為形式而形式。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
在參加英語教學觀摩活動時,聽過一節課On the farm。上課的是一位男教師,他圍著一條圍裙,圍裙上是一些奶牛之類的圖案,還系了一條毛巾模樣的圍巾,一副farmer的打扮。上課時,他所用的出示新短語或句子的卡紙都做成了各種農作物的形狀。本節課,充分體現了英語學科的本色,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在真實情境的體驗中,習得語言知識,扎實有效。
三、練習活動任務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通過英語學習,提高學生用英語辦事的能力。不僅新授課如此,復習鞏固課同樣要注重。聽過這樣一節復習課,復習6B Unit 1和Unit 2的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這是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練習起來十分枯燥。上課教師的設計讓我十分佩服,她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和活動任務:
我們要去常州奧體中心看比賽。第一個情境:去商店買一些飲料帶上,在與店員的對話中,討論了飲料的大小、輕重,還補充了課外詞匯“比……便宜,比……貴”。在這個活動中復習了形容詞比較級。接著是第二個情境:到了奧體中心,看比賽了。有很多項目供自己選擇。在看各個比賽項目時,討論了運動員的比賽情況,如,swims faster than...,...plays better than...復習了副詞的比較級。
在這個教學片段的設計中,教師通過兩個任務鏈活動,復習了重點內容,這個任務活動從挖掘身邊的資源出發,創設了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體現了本色的英語課堂,有效激發了學生交流的愿望和興趣。這樣的任務型活動當然要比單調、重復、虛假的機械操練效果好得多。
四、教學方法實效化
創設本色英語課堂,要關注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注重實效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比如,三年級單詞教學的鞏固,如果方法單一,機械重復,學生是很容易厭倦的,這就應該選用多種方法來操練。如,學習動物類單詞,可以采用聽聲音找動物、看卡片模仿動物,還可以設計動物領養的游戲:一組學生領動物單詞扮演動物,另一組學生當飼養員,大聲用英語喊出想領養的動物名稱,把它們領回家,相應的動物則一邊說:OK!OK!I’m a... 一邊跑過來。這樣的游戲生動有趣,同時又將新學單詞的圖、音、形、意緊密結合,得到了有效鞏固。
打造本色英語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學校學科發展的需要,更是教師在學習、研究、創新活動中打造本色風格,促進專業成長的需要。只有在本色的課堂中,才能積極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有個性地本色學習英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愉快地學習,聰明地學習,輕松地學習,高效率地學習。
參考文獻:
盧翠艷,朱亞杰.還課堂以原生態:淺談課改中還課堂學科本色.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舉例與研究,2007(5):5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宋劍湖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