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寫好作文并非易事,需要多管齊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這個問題談了看法。
關鍵詞:寫作;寫作能力;作文
作文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復雜的思維活動,是聽、說、讀的思維延續和發展,同時又是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水平的綜合反映。因此,學生寫好作文并非易事,需要多管齊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在活動中培養寫作能力
教師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拓寬學生的生活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拓學生的寫作源泉。(1)在每次活動前,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帶領學生參觀泰州引江河水利樞紐,遠看長江百舸爭流,近觀船閘進出繁忙景象;到海螺水泥廠參觀訪問,了解水泥的生產工序,體驗工人叔叔工作的辛苦;參觀工業園區,觀察家鄉新貌,了解家鄉巨變。(2)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如,組織學生野炊,布置學生植樹種花、種菜鋤草、撿稻拾麥、飼養寵物等。指導學生在實踐中認真觀察,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既解決了學生作文無話可寫的問題,又促進了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從而陶冶了學生的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思維是觀察的深化,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的同時,要求他們開動腦筋,認真看一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更好地感知,讓他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思考各種現象的原因和結果,分析比較各種事物的本質和特征,達到提取寫作素材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指導學生多讀、多練、多記
小學生要多讀、多練、多記,讀寫結合才能提高寫作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的確有道理,強調了多讀才能揮筆自如。多讀多寫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積累規范化的語言,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擴大學生的視野,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平時多進行小練筆,可分為寫人、寫事、狀物三部分。(1)寫人的文章。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選一個或幾個事例,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來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可寫家庭成員、老師、同學等。(2)寫事的文章。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寫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出現的人物以及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不管是難忘的、開心的、有趣的、傷心的、糟糕的、悔恨的事情都可以寫。(3)狀物的文章。要求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作具體形象的描繪,給人以清晰的輪廓,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春夏秋冬的變化,雨雪風霜的來臨等都是練筆的內容。此外,還可以結合當時當地發生的事情,語文課本中寫作的結合點,適合練筆。可以練不同文章結構(總分、總分總、分總),練不同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看圖作文、讀后感等),練不同人稱(我、你、他),練不同記敘方法(順序、倒敘、插敘、補敘等),練不同作文形式(擴寫、縮寫、續寫、仿寫、改寫等),練不同題型(命題、半命題、自由命題)。總之,通過多練筆,學生的作文能力定會得到提高。
三、在作文修改方面下功夫
作文的修改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種措施。首先是學生自己修改,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從思想內容、篇章結構、語言文字、書寫格式、標點符號、卷面等方面進行修改。不能光教師改,要師生一起改。在作文課上,學生把草稿寫好以后,讓每個學生認真讀讀自己的草稿,教師和學生進行評議。看誰寫得好,好在哪里;誰寫得差,差在哪里,應該怎樣改才能變好,讓學生暢所欲言,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當然還可以互相修改,小組修改,并適當面批。
小學生自尊心和好勝心很強,喜歡聽表揚,希望每次付出的勞動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哪怕一句激勵的話也會使他們興奮起來,信心大增,所以教師批改后書寫的評語要有鼓勵性,使學生時時感受到教師寄予的殷切期望,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教師不要在表揚鼓勵上太吝嗇。“你真棒!這篇文章很有條理。說明這件事時再具體一些,就更美了!”“真是個想象力豐富的好孩子,如能開門見山,文章就更出色了!”“你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要繼續努力加油!今后若能在書寫上再認真些,就更好了!”這類評語會使學生寫作興趣更濃,越寫越想寫,越寫越起勁。
通過多種途徑訓練,不失時機地進行作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日積月累,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參考文獻:
鄧麗蓉.如何有效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