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關系著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在教學中,激發、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針對小學生的自身特點,教師應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利用多種方式,激發、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插圖激趣;情境激趣;師生關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樣,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對喜歡的文章了如指掌,對不喜歡的文章甚至不想多看一眼。那么,如何讓小學生對語文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激發和保持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善用插圖,激發興趣
小學生由于自身識字不多,理解能力不強,造成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畏難情緒。但是,他們對圖畫有著很大的興趣,因為圖畫展示出來的東西,更直觀,更容易理解。小學語文課程,幾乎都配有插圖,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觀察插圖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插圖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舉多得。
如,在教學《窮人》一文時,我讓學生先觀察圖中桑那和她丈夫的面部表情,由此引導學生推想他們內心的想法,推斷他們的對話內容,學生對此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學生或在低頭觀察,或在側頭思考,或與同桌討論,或在紙上寫下體會。之后,再讓兩位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將他們的對話表達出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帶動了起來,都在看著這兩位表演者的表演,揣摩自己的想法與這兩個同學的想法異同。通過這一方式,不但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充分體會出了桑那夫婦美好的心靈,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靈活運用插圖,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插圖教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教學藝術,我們必須予以重視,巧妙地加以實施,讓其發揮獨特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教學是實現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在情境的創設上,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為他創設符合學生自身情況的情境。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常見的情境創建方式有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實物演示、借助圖畫、播放音樂視頻、角色扮演等。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學習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學習興趣自然也會提高。
例如,在教《烏鴉喝水》一課時,在學習完課文內容之后,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烏鴉的這個辦法可以喝到水呢?引導他們去探索烏鴉喝到水的過程,并將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進行試驗。在了解了為什么烏鴉的辦法可以喝到水以后,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加深他們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在他們活靈活現的表演中,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他們對語文的興趣也得到了提升。
創設情境,對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著很大的幫助,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利用率,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俗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對教師的好感,也會延伸到對語文課的好感。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尊重學生。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尊重學生,首先要從人格上尊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2.寬容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錯誤,更不要說心智發展尚未健全的小學生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錯誤。
3.賞罰嚴明。賞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是對他們成績的肯定。罰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只有公正的賞罰,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4.距離產生美。師生之間的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過于親密,也不能過于疏遠。
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來建立、維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學習,以真誠、寬容的心來對待學生,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總之,激發、保持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工具,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學,愛學,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偉濤.插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2013(5):93.
[2]羅玉蓉,楊萬瑩.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0):24-25.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新
營子鎮第二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