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具有信息資源豐富和溝通方便快捷的優勢,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徑。本文詳細分析了新媒體對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的影響,并對當前高職學生思想動態和教育的情況展開分析,探索在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 高職教育 思想動態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19-02
當前項目化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在高職院校中廣泛開展,與此同時,互聯網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經濟、省時、寬松自由等特點強烈吸引著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以悄無聲息、潤物無聲的姿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娛樂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充分認識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對提高高職課堂項目化教學效果,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的積極影響
1.新媒體提供了充沛的學習資源,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徑
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所提供的學習資源更多,同時兼具互動性、共享性、跨地域性、同步性、異步性和時效性等多項優勢。相對于傳統媒體,新興媒體提供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信息的海洋,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溝通交流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大學生學習多樣性的要求,開拓了大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大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
2.新媒體的信息溝通平臺具有對等性和交換性,有利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熟,大學生借助新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論壇、微博、MSN、QQ等工具隨時隨地發布和接收信息。新媒體的發展拓寬了媒介傳播的渠道,信息發布的主體從傳統的大眾媒介逐漸擴展到個體,改變了傳統媒體對輿論信息傳播的壟斷和對輿論格局的控制,激活了公眾發布信息的主動性和發表觀點、意見的積極性,對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公民權益等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起到重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這種相對平等的話語權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民主法制觀念的培養、公平競爭意識的樹立,對大學生思考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
3.新媒體提供的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具有原始性、直接性和復雜性。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期,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加以磨練,新媒體傳播的海量信息是大學生思想鍛煉的練武場。大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篩選、辨別、提煉的過程。
二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的消極影響
新媒體是舶來品,是近些年迅猛發展起來的。在政府還未出臺相關法規和制度之時,新興媒體已隨著西方文化席卷而來,加之其誕生、發展之時,正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雛形期,因而出現盲目逐利、無序發展的情況也在所難免,這些都會導致新興媒體出現各種偏差,從而給大學生思想帶來消極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新媒體內容的多元性,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受到影響
由于新媒體的傳播特性,信息傳播迅速而難以受到監管,各種各樣的理念、觀點和觀念,紛繁復雜,良莠不齊,正邪難分,真假難辨,大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期,容易迷失方向,狀況令人擔憂。
2.新媒體傳播方式、途徑的迅速和繁雜,使西方消極文化對大學生的侵蝕日益加重
新媒體傳播途徑的迅速快捷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西方文化不加過濾地直接呈現在大學生眼前,無形中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帶來沖擊,使西方一些腐朽、沒落的消極文化對大學生進行侵蝕。
3.新媒體的快餐文化,誘惑著大學生偏離正確的認知軌道
新興媒體受到利益驅使及其傳播特性的影響,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膚淺、庸俗的信息載體,片面追求多而龐大,而忽視了內涵和本意,從而使一部分大學生學習心態發生了變化,浮躁,片面追求知識的龐雜,忽視了深層次的理解。新興媒體導致大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潛心鉆研的意識明顯下降。
4.新媒體的虛擬空間容易失控,不受限制,易導致大學生日常行為方式與正常社會規范發生偏差
新興媒體有著廣袤的空間和博大的包容性,每一人均可在其中自由馳騁,喜怒哀樂、笑罵哭頌隨心所欲,大學生尚未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很容易出現人性弱點的放縱,自我私欲的極度膨脹,責任意識的淡化。無限放大理想境界,也會使部分大學生出現“避世”,自我封閉的現象,表現為異化的雙重人格和對網絡的沉迷。
三 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教育方法策略研究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勢劇變,教
育對象也呈現出更多新的特點。那么,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地利用新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1.用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過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填鴨式”教育,使學生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特別是在新信息時代,這種保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新信息時代,大學生視野開闊,頭腦靈活、善于思考問題,并且對新興的知識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善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有較強的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卻仍然使用原來的教育方式,對新興的事物嗤之以鼻,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當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新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充分體現時代性;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要結合大學生的新特點及時轉變教育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互動和平等,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 。
2.適應時代的特點,在平等互動中開展教育活動
新時代的大學生,獨立平等意識非常濃,他們喜歡平等對話,不喜歡原來教師主導的教育方式,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和關注,關心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教師應采用新媒體技術,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下,實現平等民主的溝通。這樣教師更能了解學生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通過與學生的心靈溝通,教師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多角度、全方位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媒體是工具,但這個工具具有強烈的放大效應,如何使用,如何被使用,都值得關注,在此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適當有效的媒介素養教育刻不容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是信息的獲取,而是獲取信息后如何正確理解和指導自己的行為,這就需要大學生具備一定分析和評價信息的能力。盡管大部分大學生能意識到新媒體對自己的行為習慣以及觀點思維有重大影響,但從相關的新聞報道中能明顯意識到他們的媒介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應促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具備信息鑒別、篩選的能力,并能批判性地思考問題。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教育者應高度重視,積極開展一些媒介素養課程,創設媒介學習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提高高職課堂項目化教學的效果,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朱琳、王晨艷.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天津市高校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11
[2]王俊華、楊鳳勇、宋杉岐等.新興媒體對大學生思想影響的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