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探討藏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現狀,分析制約其學習普通話的各方面因素,最終提出一些藏族學生在普通話學習與提高方面的教學想法。
【關鍵詞】藏族學生 普通話 現狀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25-02
一 藏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意義及目的
普通話作為中國這一多民族國家的通用語言,在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發展社會經濟,促進各地區、各民族間交流與溝通,以及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學習使用普通話,對于吸收先進科學文化、轉變觀念、提高整體素質,促進民族事業發展至關重要。少數民族學習普通話,不僅是掌握一種語言工具,同時也應通過學習普通話,將本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融合實現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榮,實現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現代化。
二 藏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現狀
我校高中部全部為藏族學生,大專部有部分藏族學生,他們在普通話口語和書面語表達方面存在顯著問題。如藏族學生普通話發音多是上聲和去聲,語言表達用詞錯誤,詞序混亂,寫作能力普遍低下等。
1.制約藏族學生用普通話表達的主客觀因素
藏區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薄弱,直接制約了當地教育的發展,很大一部分藏族學生入學年齡相對較大,普通話學習起步較內地晚,其普通話水平與漢族學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用普通話交流時膽怯、自卑,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般是緘口不言。即使非說不可,聲音也特別小、斷斷續續,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
第二,語序混亂,詞匯貧乏,往往詞不達意。很多學生習慣于藏語語序的表達方式,而忽視了漢藏語序的不同,詞匯量的不足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加混亂。
第三,閱讀面狹窄。藏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停留在“淺加工”水平,即譯碼階段——忙于思考字詞的發音,很難在閱讀時思考其意義。該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第四,長時間脫離普通話語言環境是藏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障礙。“90后”的藏族學生,有說普通話的欲望,但由于環境的制約,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運用普通話,很多場合只能用藏語交流。只有在內地學習生活期間才會用到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回家鄉后學習普通話的環境缺失,久而久之,普通話表達能力就會下降。
第五,學習普通話的觀念相對滯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常會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作業,但大部分學生完成質量較差,有些更是敷衍了事。對學習普通話的意義認識不清是阻礙藏族學生提高普通話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六,漢藏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相對匱乏。在我校,語文教師都是漢族教師,參加工作之前沒有接觸過藏語。我校藏族學生受本民族語言發音影響,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內地教師的藏語水平相對低下,無法利用學生熟悉的藏語給學生深入地解答問題,造成了師生交流困難,這就在客觀上制約了學生對普通話的學習。
第七,漢藏語系之間的差異。漢藏語兩者都具有以虛詞和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詞序上有賓述和述賓的差別。藏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相比,學習普通話拼音更困難;母語思維不同,如普通話中的“肚子痛”“向老師請假”,藏族學生在初學普通話時容易說成“痛肚子”“請假老師”。他們用的是本民族語言思維,而普通話教學是用普通話思維,不僅造成普通話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的困難,還極大地影響了其他學科的學習。
2.我校藏族學生對普通話的使用情況
由于我校一直鼓勵普通話交流,在校藏族學生普遍能做到在公共場合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學生在與老師對話時,也基本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當下流行詞匯還在學生之間廣泛傳播。但遇到較為復雜的意思表達,如協調活動、學習專業知識時就顯得較為吃力。
3.造成藏族學生普通話能力弱的其他因素
由于內地西藏班都用普通話授課,藏族學生上課時需要一邊翻譯老師的話語,一邊理解深奧的專業知識,這直接導致藏族學生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差。因此藏族學生的自信心備受打擊,反而減弱了其繼續學習普通話的動力,有意回避與內地其他民族學生交流,客觀上減少了普通話的使用率。經過輔導員和授課教師的積極努力,這一情況有所改觀,但問題依然存在。
三 對藏族學生教習普通話的一些想法
1.讀中文著作,結合藏族特色
藏族學生從小接受本民族文化熏陶,因此可以把一些介紹藏族文化的普通話著作推薦給他們,如《格薩爾王》《江格爾》《塵埃落定》《格桑梅朵》等文學作品。借助藏族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親切感,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著作后,讓學生寫讀后感,鍛煉其寫作能力。同時,用藏族作家創作普通話作品的事跡激勵學生學習普通話,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用這種方法輔助課堂教學,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2.改進教學手段
第一,藏族學生比內地學生活潑,愿意表現自己。作為任課教師應當抓住這一特點,通過詩歌朗誦、課堂演講等形式讓藏族學生充分表現自己。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第二,我國現行的語文教學組織形式經過多年的實踐操作被證明是有效的、可行的,但對藏族學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藏族學生的基礎較差。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加大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
第三,有必要對藏族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調查,運用語言分析等技術手段獲得詳盡的數據,再同內地其他少數民族同齡學生的相關數據進行橫向對比,找出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針對數據所反映出來的客觀情況制訂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在薄弱環節下工夫,培養教師的相關業務能力,進而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
總之,語言學習需要足夠的學時和較為包容的語境,還需要學習者的不懈堅持。作為教育者,教師應盡量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愿意交流,在提高學生普通話口語能力的同時,努力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