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生命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當中處于缺位狀態,大學生自殺、傷人事件引發了社會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關注。生命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而高校輔導員服務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頭兵”,他們具有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優先權。在生命教育的視域下,高校輔導員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系統性的原則、統一性的原則,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其思想政治工作、日常事務管理工作、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內容中,建構起具有生命教育價值的工作內容體系。
【關鍵詞】生命教育 高校輔導員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32-03
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高等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與此同時,大學生自殺或傷害他人生命的事件不斷發生,這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也反映出了大學生生命意識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組織者,應當發揮出其在生命教育過程中的價值。
一 教育的缺位
2004年的馬加爵事件、2010年的藥家鑫傷人案、2013年的復旦大學學生中毒事件等大學生殺人、自殺事件,折射出了當今大學生的脆弱心理、不健康人格,同時也投射出了在我國教育系統中生命教育的缺位現象。
教育本就是面對生命、提升生命的事業,因此,如何使生命煥發生機,使生命茁壯成長,是現代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①而我國現在的大學教育忽視了教育最根本的東西。高校在知識傳授方面投注了過多的精力,而在學生的道德發展、能力修養等方面投入不足,尤其缺乏對學生生命價值、生命意義思考的引導,存在著生命教育的缺位。生命教育的這種缺位在我國大學教育中主要體現為:首先,專業化教育在大學教育內容中占著很大的比重。高校強調對學生職業技能進行的訓練,輕視對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培養,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的功利主義傾向——只學習與專業有關的知識,而對人文課程不感興趣。其次,高校偏重于對學生生存技能的教育,旨在使學生通過加大這方面的學習比重掌握社會所需要的實踐知識,以便將來能順利地步入工作崗
位。即一種通過“生存訓練”進而達到一種“生活享受”的目的,卻沒有上升到生命的層面,缺乏一種以關懷整體生命為理念的生命教育。②長期處在這種教育理念下的學生學會了生存的手段,卻不懂得“有品質”的生活,缺乏對生命的關懷和對生命價值的理解。
二 生命教育的內涵、價值和功能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應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懷的重要教育理念。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圍繞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質的基礎上,實行全面關照生命的多層次的人本教育。
關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本文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③從生命教育的內涵可以看出,生命教育的內容主要有生命認知教育、生命情感教育、生命能力教育和生命發展教育等。通過進行生命教育,不僅讓學生學到生命存在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個體有豐富的生命涵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和幸福的人。④
從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正處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特殊時期,他們的心理機構發展不平衡,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處在這個時期的大學生將自我意識轉向對自我內心的關注,因此能強烈意識到自己身處的各種矛盾。對社會和對人生的認識,有時客觀全面,有時主觀片面,有時正確深刻,有時錯誤膚淺。這個時期的大學生容易出現各種發展偏差,出現生命危機。同時,進入市場經濟后,社會所發生的文化轉型、競爭加劇、價值觀念變遷、社會對人才要求提高等多重壓力加重了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得大學生變得茫然和無所適從,挫折感倍增。從學生這個主體的角度來看,開設生命教育是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高校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采取適當的方法,從生命教育的各個維度出發,引導大學生認知生命的本質、直面人生的挫折、擔負起其應負的責任、培養出健康的人格。
三 高校輔導員對生命教育的責任
目前在國外,乃至香港和臺灣地區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途徑主要有三種:(1)開設獨立的生命教育課;(2)通過綜合課程實施生命教育;(3)各種學科或活動的滲透教育。⑤從我國內地生命教育的實施情況來看,通過學科或活動的滲透來開展生命教育是比較現實和及時的,而同時借助以上三個教育途徑在短時間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功能是為人提供精神關懷,積極幫助人們努力實現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要,引導和幫助人們認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并努力為之奮斗。⑥思想政治教育從本質上是一個關乎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教育過程,是學校的教學管理實踐中最有可能也最有利于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過程。因此在目前情況下,開展生命教育的可行辦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
高校輔導員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他們戰斗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高校中與學生接觸最多,他們對學生的認識、了解比較深刻,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及時介入危機事件,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另外,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輔導員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還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是一種隱性的生命教育。高校輔導員平時教導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還可以成為學生掌握生命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和態度、加深生命感悟的有效途徑,這不得不說是高校輔導員開展生命教育的優勢條件。總的來說,高校輔導員平時做思想政治工作常用的方法也是生命教育中常用并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將其與生命教育進行契合,日常的思想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另外,高校輔導員掌握著學生的基本資料,可以隨時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這樣就能將生命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應當充分利用高校輔導員在生命教育方面所具有的有利條件,培養高校輔導員的生命教育意識、提高高校輔導員生命教育的能力,構建具有生命教育價值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體系。
四 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體系的建構原則及內容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需要從生命認知、生命情感、生命能力和生命發展等層次來引發學生的內在自覺,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戰斗在思想政治工作主線的輔導員具有承接生命教育的優勢和條件,而生命教育也對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如何建構起具有生命教育價值的工作內容體系?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建立起生命教育的專業隊伍,還需要全體輔導員都能本著人本主義的精神去服務學生。
1.生命教育的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一種人性化的事業,應是讓受教育者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⑦高校輔導員應當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1)將尊重學生作為工作的前提。這就要求輔導員將學生置于一種平等的關系中,尊重學生的各種需要,如學業發展、生涯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2)以了解學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注重了解學生的多元化發展,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以學生的需要來確定服務的內容和形式。⑧(3)圍繞學生發展這一目的展開生命教育。
第二,系統性的原則。生命教育在內容上應當是一個系統。各個年級間的教育內容相互承接,構成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諸多內容充分融入的科學體系。在時間維度上,生命教育的系統性原則體現在它應從大一持續到研究生教育階段。
第三,統一性的原則。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統一性原則囊括了認知、體驗與實踐的統一,發展、預防與干預的統一及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資源的統一。學生沒有關于生命的基本知識,無法認識生命,也就無法體驗生命;脫離生命活動的實際,不去體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也就無法感悟生命。⑨所以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除了對學生進行有關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命,從知、情、意的角度全面把握生命。在生命教育過程中堅持發展、預防與干預統一的原則,就是以發展、預防為主,但必須對學生的危機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預防是為了發展,發展是最好的預防,合理、有效的干預也是發展的重要條件,三者之間有機結合、缺一不可。⑩生命教育是一種開放式教育,它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教育資源的投入和使用。學校教育資源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首要條件,家庭和社會教育資源則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發揮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還要積極開發和利用家庭及社會的教育資源。學校在課程設置、實踐活動等方面落實生命教育,并通過家長、社會等途徑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人相處的技能、良好的生活態度。
2.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
目前我國高校存在著生命教育的缺位,高校輔導員具有從事生命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將生命教育擴充到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中,是最節省教育資源的方法。為了彌補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需要建構起具有生命教育價值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體系。
第一,以生命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視角。生命教育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高校進行生命教育的主課堂、主陣地。○11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偏重政治、注重道德說教、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缺少人文關懷、對個人價值關注不夠等問題,缺乏以生命本體為出發點對生命進行的探索。生命教育浪潮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增加生命教育所占的比重,加強對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態度,使學生理解、尊重、珍惜生命,發掘和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從而激發生命活力,提升生命價值。以生命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視角,要求高校輔導員在關注學生個體生命活動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感知生命的存在,培養其積極的生命情感和珍視生命的意識,引導學生提升面對、戰勝挫折的信心,增強適應性的生命能力。
第二,創建生命教育氛圍下的日常事務管理工作。高校輔導員在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中與學生接觸最多,他們對生命的態度與生命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會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高校輔導員在日常事務管理工作中要形成積極的生命態度,將這種態度貫穿于與學生交流的工作當中。尊重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及多元化的價值觀,給每個人平等接受教育與服務的機會。深入學生群體,多與學生交流,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健康、平等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學業和事業成就。
第三,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中進行生命能力教育。生命能力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由保護生命能力、抵抗挫折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等組成。生命能力教育是通過教育使學生掌握、提升這些能力,領悟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時,要注重通過各種途徑喚醒大學生的內在自覺,培養大學生自尊、自愛、自強的優良品格,使其正確了解挫折的本質,正視挫折、正確進行挫折歸因;尊重他人、提高自身修養,學習各種人際交流技巧,正確認識“現實我”和“理想我”的差距,端正人生態度,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第四,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滲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內涵體現了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兩個概念。生活教育提倡“珍視生活,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關心他人和集體,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生存教育強調“學習生存知識,保護珍惜生態環境,關心社會和自然,強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12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大學生必須要珍視生活、學會生存,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生活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高校輔導員應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工作中,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大學生在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得到錘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競爭觀,使大學生從容面對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順利促進就業工作的開展。
第五,將生命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生命教育涉及關于對生命特征、死亡和生命責任等方面的生命認知教育,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和感恩生命的生命情感教育,保護生命、人際交流和抵抗挫折的生命能力教育,以及體驗生命價值、追求幸福人生、提升生命質量的生命發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個別咨詢與輔導把生命教育貫穿在其中,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對少數學生進行心理矯正與危機干預,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五 結束語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前提,沒有生命就無從談起教育。我們應當切實發揮高校輔導員在生命教育中的價值,將生命教育理念貫穿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當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學生養成積極的生命態度,全面挖掘其生命的價值。
注 釋
①②④黃建春.論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實施[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5
③戴艷等.三維生命教育理論的構建[J].四川教育,2009(1)
⑤⑥梁晉.生命教育:高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責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
⑦⑨姚薇、楊邦翔.高校輔導員要把生命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視角[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
⑧符華興、王建武.世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⑩李道友.生命視域下大學教育以人為本面臨的問題探析[J].出國與就業,2010(10)
○11○12吳春萍.高校輔導員應重視生命教育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1(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