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收集整理調查結果,分析了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內涵提出了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輔導員 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37-03
近年來,高校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研究漸趨成熟,這些理論較好地指導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輔導員的管理服務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然而,專門針對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理論為數不多,況且高職院校又有其自身特點而有別于本科院校,故在本科院校適用的措施高職院校只能聯系實際借鑒卻不能照搬。如本科院校的專職輔導員可從在校就讀的優秀研究生中選聘,但高職院校卻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學生在對學校情況較為熟悉的第三年,其精力主要放在了尋找實習單位和就業單位上,況且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已到實習單位實習,不具備擔任兼職輔導員的主客觀條件。因此,探索一條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可行路徑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高職院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促進學校改革發展和穩定,促進“四有”人才培養的需要,是高職院校輔導員自身發展的需要,通過專業化建設,可以使輔導員從臨時性向長期性、從經驗型向研究型和專家型發展。
筆者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認真收集整理了調查結果,分析了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內涵提出了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現狀研究
在調研中發放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32份,問卷有效率為94.9%。從問卷調查來看,高職院校輔導員熱愛本職崗位、關心愛護學生、工作作風端正、工作普遍得到師生認可。
1.熱愛本職崗位
雖然輔導員的工作事無巨細,甚至有人稱輔導員是學生的“高級保姆”,但輔導員從這一工作中尋找到了自身價值,他們熱愛工作,愛護學生。從調查情況來看,53.2%的輔導員喜歡或非常喜歡這一工作;38.3%的輔導員對工作的喜歡程度為一般;不喜歡的僅為8.5%。
2.關心愛護學生
當學生找輔導員尋求幫助時,從調查情況來看,九成多學生認為輔導員能給予自己所需要的幫助,其中66.2%的學生認為輔導員熱情或較熱情,28.3%的學生認為輔導員態度一般,僅有2%的學生認為輔導員在敷衍。
在被問及自己犯錯時輔導員的表現時,從調查情況來看, 97.5%的學生認為輔導員能給予自己及時的引導,其中32%的學生認為輔導員采取批評方式;65.5%的學生認為輔導員采取的是諄諄教導的方式;選擇“不聞不問”的比例為2.5%。
3.工作作風端正
在被問及輔導員評選獎助學金時的公平程度時,49%的學生認為輔導員比較公正、民主;10.5%的學生認為不公正、民主;13.5%的學生認為輔導員自己決定;27%的學生對評獎助學金沒有關注。從調查情況看,對于獎助學金的評選,76%的學生是認可的。
另外,在調研輔導員處理班級問題的公平程度時,僅有7%的學生認為不太公平或不公平;93%的學生認為基本公平或很公平。故在調研中,92.5%的學生對輔導員工作都是尊重或非常尊重的。
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滿意率為63.8%,管理人員對輔導員工作的滿意率是68.9%;專任教師對輔導員工作的滿意率是60%。在學生中調研發現,32.5%的學生認為班級導師是其人生導師;20.5%的學生認為大學期間輔導員是其人生導師;17.5%的學生認為某任課教師是其人生導師;14%的學生認為院系領導是其人生導師;另有1.5%的學生認為某個同學是其人生導師;14%的學生選擇其在大學期間沒有人生導師。故從人生導師的角度來看,學生對班級導師和輔導員的認可度是較高的,隨后依次是任課教師、院系領導。這既從一個角度反映出高職院校全員育人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時也表明高職院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力和班級導師一樣越來越大。
此外,在調研中發現,學生對輔導員指導下的班干部工作認可度很高,在被問及“你認為輔導員選出的班委為大家
提供的服務如何”時,15.1%的學生認為非常好;40.2%的學生認為好;37.7%的學生認為一般;7%的學生認為差。也就是說,九成多學生都認可輔導員指導下的班干部的工作。
二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看到,通過輔導員的不懈努力,輔導員的工作基本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同時也看到,輔導員工作中還存在有待提高的空間。
1.班級理想信念教育的開展有待加強
調研中,對“你的輔導員在班上經常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及活動嗎?”這一問題,21%的學生選擇“經常,且有規律”;21%的學生選擇“很少,不過有規律”;35%的學生選擇“偶爾開展”;但有23%的學生選擇“不開展”。
2.與大學生的交流溝通需進一步深入
對“你認為輔導員對你的個人情況了解如何?”這一問題,3.5%的學生選擇“了如指掌”;40.1%的學生選擇“了解一些”;44.7%的學生選擇“了解不多”;但有11.7%的學生則選擇“一點也不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常用的方法是“抓兩頭,帶中間”,于是在實際中一些學習成績中等、不善言辭、不喜歡和老師過多接觸的學生往往容易被忽略。本次調研的最后一個問題是請學生寫下一句話表達其對輔導員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寫下的是:多與同學交流溝通,常到宿舍。
3.管理技巧有待提高
“你的輔導員是否經常召開班會?”31.1%的學生選擇“偶爾開”;22.8%的學生選擇“一周一次”;24.4%的學生選擇“兩周一次”;18.1%的學生選擇“一月一次”;3.6%的學生選擇“不開”。而年輕的輔導員也提過這個問題,平時該通知處理的事情都已及時通知處理了,班會還有必要按期召開嗎?實際上班會的作用不只是通知處理具體事務,它可以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動及班級氛圍的營造掛鉤。
“你認為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最多的是什么?”,48.5%的學生選擇事務管理性工作(生活指導及獎、助、貸等);32.5%的學生選擇學習指導就業指導心理疏導,19%的學生選擇理想信念教育及活動。可見事務性工作占據輔導員大量時間。
“你認為輔導員開展工作如何?”41%的學生選擇“非常有技巧,很會做工作”;27%的學生選擇“沒什么技巧,能完成工作”;29%的學生選擇“說不清楚”;3%的學生選擇“不會做工作”。學生對輔導員有技巧地開展工作的認可度不高。實際上,注意把握工作規律就能把握住一定的工作技巧。
“目前,你希望輔導員最應有所提高的是什么?”,39.5%的學生選擇“管理水平”;25%的學生選擇“人格魅力”,16.5%的學生選擇“人文修養”;10%的學生選擇“政治理論水平”,9%的學生選擇“其他”。較多的學生希望管理水平管理技巧有所提高。
4.輔導員職業壓力大
“工作中心理負擔最重的問題是什么?”35.8%的輔導員選擇“學生安全問題”;28.4%的輔導員選擇“學生突發事件”;19.4%的輔導員選擇“后進學生轉化”;16.4%的輔導員選擇“職業發展前途問題”。
“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36.8%的輔導員選擇“個人發展前途與出路”;27.9%的輔導員選擇“負荷過重”;20.6%的輔導員選擇“職責不清”;14.7%的輔導員選擇“工作付出得不到理解認同”。
數據顯示,輔導員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是個人發展前途與出路的擔憂。
5.輔導員隊伍不穩定
在對輔導員的調研中,對于“您今后的打算是什么?”這一問題,31.9%的輔導員選擇在輔導員崗位工作2~5年后,考研(博)深造,另尋發展機會,29.8%的輔導員選擇長期從事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25.5%的輔導員選擇“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幾年后,轉校內科研、教學、管理或行政崗位”,12.8%的輔導員選擇“還沒有長遠打算”。
從數據顯示的結果看,70.2%的輔導員不一定會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這體現出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性。
6.輔導員福利待遇還可進一步完善
在對輔導員調研中,“您認為目前輔導員隊伍中的突出問題是什么?”,28.3%的輔導員選擇“待遇薪酬低,與工作數量和壓力不成比例”;16.7%的輔導員選擇“個人空間小,晉升渠道不明確”;17.5%的輔導員選擇“缺乏科學評價機制,獎懲不合理”;13.3%的輔導員選擇“事務性工作太多,沒有專業技術,流動性比較大”;12.5%的輔導員選擇“沒有歸屬感”,11.7%的輔導員選擇“雖能很好完成工作,但未能得到肯定,缺乏成就感”,見下圖。
管理人員、教師、輔導員眼中的輔導員隊伍突出問題匯總
另一問題“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以下哪種因素更能激勵您在輔導員崗位上奮發向上?”23.6%的輔導員選擇“較好的福利待遇”;18.8%的輔導員選擇“工作成績得到認可”;18%的輔導員選擇“工作穩定、職業有保障”;16.7%的輔導員選擇“領導的信任與關心”;13.2%的輔導員選擇“較多的自由支配時間”;9.7%的輔導員選擇“培訓”。
上述數據顯示,較好的福利待遇解決當事人的后顧之憂,既能穩定人心又能激勵輔導員奮發向上。
三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我們認為,輔導員專業化是指通過專業的培訓,輔導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形成一定的專業標準,開展工作能與時俱進,并在社會上獲得穩定的專業地位的過程。
可以看到,參與調研的幾所高職院校在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再分析第二部分提到的六個問題:前兩個問題歸屬于輔導員專業素質的提高,可通過“雙重身份”“雙重培訓”來落實;后四個問題歸屬于輔導員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可通過“雙重領導”“雙重待遇”來落實。
1.雙重身份
雙重身份指的是輔導員教師、干部身份。教師身份通過輔導員具有的教師資格證得到認可,雖然在參與教師資格證考核過程中,輔導員已系統學習過教育管理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但高職學生有其時代的特征,每一屆學生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于是在上崗前通過參加學校崗前培訓,有利于輔導員掌握本屆學生特點、本校學生手冊內容,清楚獎、助、貸、補的條件和程序,了解本校春季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的主旋律、秋季社團文化藝術節的主題、學校現有社團情況,知道在學生事務管理過程中如何規范學生行為習慣、如何引導學生爭取獎助學金、如何引導學生健康度過課余時間,為順利開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通過系統的學習培訓和考核,合格者可取得學校輔導員學生事務管理合格證,輔導員干部身份通過此合格證得到認可,也具備了獲得“雙重待遇”的條件。
2.雙重培訓
高職院校在輔導員開展工作過程中,應做到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相結合,職業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
學校在二級學院教師培訓經費的劃撥中,按一定比例把輔導員培訓經費專項列出,有利于輔導員的職業培訓和專題培訓定期開展。
學校定期組織輔導員在崗培訓,將進一步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通過邀請校內外專家系統宣講理想信念專題、心理疏導專題、職業規劃專題、管理溝通專題,或定期選派輔導員參加國家級、省級考察實踐培訓,輔導員的管理技巧將不斷提高。如巧用班會,就可開展班級理想信念系列教育,以有聲有色的同學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表現形式,結合學校統一安排的政治學習內容開展,形散而神不散,每次班會都貫穿一個主題,并注意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契機。如獎助學金的評選和發放之時,正是進行愛黨愛國教育的好時機;新生入學時,通過班會組織《××學校學生手冊》的學習正合時宜,既讓學生了解學校又讓其明白如何正確地融入學校這個新環境;每逢節假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引導。每次班會均需做好記錄、學生簽字后留存,以便做到“痕跡管理”。為提高班會質量,學校可進行專題培訓然后利用視頻組織校級班會觀摩比賽。
培訓有利于輔導員把握高職學生特點。高職學生來自農村山區的學生較多,在家鄉就有飲酒御寒的生活習慣,酒后容易控制不住自己而違反校規校紀,輔導員及時講清酗酒的危害性,學生能理解“嚴禁酗酒”的規定實際上是出于對其自身的保護,從而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
培訓有利于輔導員把握工作的規律性。做好入學前的引導(如在校園網上公布“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入學時的教育至關重要;根據季節做好安全提醒工作:夏季不能到無安全設施的地方游泳,冬季不能違規使用電器。這些看似小事的提醒有時能讓學生牢記:安全僅僅系于一念之間。
3.雙重領導
雙重領導指的是學校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的“雙重領導”。學校職能部門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觀;二級學院黨總支和行政管條件、管待遇、管工作。把輔導員作為育人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強管理和培養。如二級學院認真落實輔導員例會制度、班會制度、入住學生宿舍制度、節假日去向跟蹤制度、離校時“三關”制度(關門、關窗、關水電)、返校時的人員清點制度、家校聯系(信件聯系、電話聯系、網絡聯系及家訪)制度、班級QQ群制度、輔導員QQ群制度,在安全等重大問題方面想方設法防患于未然,讓輔導員盡早進入學生“人生導師”的角色而不是“消防員”的角色。
4.雙重待遇
在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過程中,本次調研中各高職院校的領導機制、培養機制、投入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發展機制、管理機制在不斷完善,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新進人員中均有輔導員正式編制的名額,為在學校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外聘人員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雖如此,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如果再讓專任教師選擇,有55%的人不愿意到輔導員崗位;20%的人選擇“說不清楚”;僅有25%的人愿意,且26.6%專任教師認為輔導員隊伍的突出問題是“個人空間小,晉升渠道不明確”。輔導員在職稱職務上的發展仍需完善。如對于專職輔導員,可明確規定從事輔導員崗位3~4年,考核合格后享有學校一定的行政級別待遇(如副科),6~7年根據工作實績考核合格后上升一個行政級別待遇;在職稱評定上適當傾斜,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時,按一定比例優先考慮輔導員;學校聘用各級職稱專任教師時,把輔導員工作經歷作為必不可少的條件。
綜上所述,對照輔導員專業化內涵,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可通過認真貫徹“雙重身份”“雙重培訓”“雙重領導”“雙重待遇”來落實。教師資格證、學校輔導員學生事務管理合格證明確了輔導員的雙重身份;學校在二級學院辦學經費管理條例中按一定比例把輔導員培訓經費專項列出,有利于輔導員的職業培訓和專題培訓定期開展;學校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進一步交流溝通加強“雙重領導”;在“雙重待遇”中輔導員行政級別待遇和其工作經歷成為學校聘用各級職稱專任教師必不可少的條件,讓輔導員隊伍增加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有利于輔導員隊伍專業素質的整體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輔導員的專業地位與聲譽。這樣一支專業化的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王霞娟、張官祿.論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2]游敏惠.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
[3]程樣國、舒濤、劉建光等.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和思想教育,2008(4)
[4]汪立超.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0)
[5]李志強、楊壯來.加強職業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5)
[6]張效英.美國高校新任輔導員入職指導及其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0)
[7]呂治國、李輝.英國高校學生觀及對學生事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高等教育,2013(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