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依托于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為了保證社會的持續發展,必須讓大學生有良好發展。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主要是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同時國家在資金和政策上也有一定的支持,但從全國的整體情況來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具有明顯的分界線,從大一到大四會有明顯的變化,本文將就此進行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43-01
由于大學生的工作經驗非常匱乏,因此很多的企業和公司都將大學生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大學生對于企業來說,并不好駕馭,無論是在性格方面,還是具體的做事方面,總會出現與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背道而馳的情況。綜合多種因素,大學生創業要比給其他公司打工,更具說服力和誘惑力。要想讓大學生創業,首先要使大學生樹立一定的創業意識,本文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從大一到大四各個年級中,隨機抽取2000名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分析。
一 調查內容、方法與樣本情況
為了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有一個透徹的了解,本文在調查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時候,主要針對南京工業大學大一到大四隨機抽取的2000名學生進行調查,比例較為均衡,男女比例為1∶1。采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對大一到大四不同學生進行相同問題的問卷調查,從而在客觀上獲得一個較為理性的結果。由于發放的問卷不是特別多,而且經過眾多教師和學生的大力配合,2000份問卷幾乎全部收回,回收率達到了90%。
二 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
根據此次調查問卷的結果,對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的創業意識現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一年級創業意識薄弱
對于眾多的大學生來說,能在高考的拼殺中,擠進南京工業大學實屬不易,因此多數大一學生還沉浸在考上大學的喜悅中,在創業意識方面非常匱乏。他們存在一種固有的思想,那就是四年的大學生活應豐富多彩,不應被現實的工作、房子、車子等物質束縛,應通過大學生活讓人生的經歷更充實,因此他們的創業意識非常薄弱,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沒有創業意識。
2.二三年級創業意識較高
通過不斷的學習,以及接觸更多的事物之后,南京工業大學大二、大三學生的創業意識明顯提升,他們認為給別人打工并不是長久之計,主要原因在于:大二的學生多數會選擇一定的兼職工作,不僅可以實際體驗工作的艱辛,還可以對社會上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大三的學生由于實習過,對就業現狀非常了解,他們的創業意識是最強烈的,他們認為有了自己的事業基礎,才能更好地發展,給別人打工,很難有一個好的發展,同時很難施展抱負。由此可見,二三年級的創業意識非常強烈。經過統計,2000份答卷中,超過50%的二三年級學生打算在畢業后選擇創業。
3.四年級創業意識較低
對于大四的學生來說,他們經歷過大一的新鮮,度過了大二的激情,同時也有過大三的創業意識,但面對大四的畢業季,多數人會選擇先找一家公司積累一些經驗,之后再談創業的事情。大四的學生多數會被現實所打敗,他們需要考慮自己的生活費用、住在哪里等問題,殘酷的現實磨滅了創業的想法。在2000份創業意識調查問卷中,有20%左右的大四學生失去了創業意識。
三 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分析
1.活躍的學生干部創業意識高,男生比女生高
經過對2000名大學生的系統調查和分析發現活躍的學生干部創業意識非常高,其中,男生的創業意識比女生高。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女生比較傾向于安穩的工作。學生干部由于長期活躍于各種活動中,而且會與校方有直接的聯系,在一系列的工作中,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因此他們認為創業并不是特別的困難。從具體的數據來看,學生干部的創業意識占到了95%,2000名學生中,學生干部的數量只有500人,所以比例還是相當高的。
2.學生迫切需要專業指導,需要創業機制和平臺,需要進行創業型人格塑造
從上述的調查和分析來看,多數的學生缺乏創業意識,這對個人與國家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為了保證大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必須廣泛地進行創業指導,同時利用學校的優勢和國家的政策,建立一定的創業機制與平臺,讓學生獲得較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進行創業型人格的塑造,這樣才能在總體上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
四 總結
本文對大學生創業意識進行了一定的調查,通過對報告的分析,發現大一學生創業意識薄弱,大二、大三較高,大四的創業意識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將來的工作中,需要為大學生創業創造一些便利條件,如一些機制或平臺,這樣才能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周斌.區域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識調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李志、李雪峰、萬鳳艷.當代大學生創業意識問卷的初步編制[J].心理學探新,2010(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