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設計源于生活的工作目標、實現平等的師生互動、建立樂于交互解決問題的團隊環境和共同的成長愿景等措施,在成人高校學生干部群體中建立學習共同體,能夠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影響,發揮成人學生干部學習的主動性,并有助于解決成人學生干部自身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成人高校 學生干部 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44-01
成人高校學生干部是成人高校開展學生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主要參與者。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在學生干部隊伍中構建學習共同體是成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提升成人高校整體教育質量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 構建學生干部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
1.充分發揮成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實質強調學習的動態性、不確定性和具體差異性,注重學習者對意義的主動建構以及對知識經驗的重組改造。在學習共同體中,以學生干部為中心,而指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擔任幫助者角色的教育過程和模式,適合心智成熟、經歷豐富的成人學生,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意義進行主動建構,運用聰明智慧在學生工作過程中進行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2.可以加強學生干部的影響力
學習共同體中的共同愿景所產生的控制功能是通過團隊內部所形成的一種觀念的力量、氛圍的影響而實現的。建立學習共同體,有助于在學生干部團隊中形成共同的愿景,對學生干部的個體行為進行控制,對群體行為進行協調。這種控制和協調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強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軟性內化控制,由控制外部行為轉向控制內部意識,由控制短期行為轉向對其價值觀和長期目標的影響。因此,這種共同愿景產生的影響力更為持久,更能深入人心。
3.有助于解決成人學生干部自身存在的問題
國內參與成人教育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大多數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未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意志力、自控力較為薄弱,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表現為缺乏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難以完成所交辦的任務。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引導成人學生在合作解決問題時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改善和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分享和反思、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通過與其他學生干部的分享、充分的溝通,獲得來自教師和其他學生干部的指導,以提高其管理實踐的能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 學生干部學習共同體構建策略
1.設計源于生活的工作目標
成人教育學習者是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意義的人,他們的學習是在個體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或創造新知識的過程。它強調真正的學習是發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的,與學習者所處的社會生活實踐密切關聯,這些知識支配著教師對學生的假設,支配著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此,在學生干部共同體的構建中,指導教師要理解學生干部,理解他們的學習,理解他們學習的成敗。在學生工作的目標設定中,必須從其真實生活,他所在的家庭、課堂、社區乃至社會文化中,尋找學生能理解的關于知識目標的經驗體驗基礎,在貼近生活的活動實踐中,使學生干部隨時獲得講授之外的知識背后的含義,切實提高學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綜合水平。
2.實現平等的師生互動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要達到知識、智慧、價值觀、行為方式和意志品質的全方位平等溝通。在學生干部共同體中,指導教師和學生干部需共同制訂學習愿景,共同維護工作環境,共同參與學生活動組織、共同主導工作進程,共同管理和使用學習資源,形成相互的信任和理解,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種師生間互動傳遞的不僅僅有知識,也有信念、精神與意志。學生工作指導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干部的長遠發展需要、真實的學習目的和內心情感需求,對癥下藥,“精確化”地設計和掌握工作教育過程。同時,學生干部在和指導教師的工作接觸中,有機會去了解教師的個性和人格魅力,能得到品行等各方面的熏陶,精神和意志品質得到塑造,為長遠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3.建立樂于交互解決問題的團隊環境
學生工作中的交流首先是語言溝通,指導教師和學生干部之間要盡快熟悉、理解和領會彼此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達成溝通的默契和“快捷方式”。團隊成員要能根據語氣語調做出正確判斷,理解對方交流的真實意圖,力爭建立一種寬松開放、開誠布公、相互尊重的環境。一方面指導教師加強與學生干部之間的交流、分享和合作,取得信任,適時激發學生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另一方面應做好學生干部情況記錄,增進對學生的了解,達到因材施教,并根據學生的工作學習進度和反饋,積極調整學生工作的培養目標和實施計劃,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4.建立共同成長的愿景
共同愿景的建立能夠激發學生干部的熱情與抱負,建立的前提是不斷激勵組織成員去開發個人愿景。在建立共同愿景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尊重學生需要理解、接受、共同參與制訂愿景的愿望,明白學生只有被這樣的愿景所激勵,才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融入實踐活動,主動約束、控制和規范自己的學習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指導教師在綜合考慮培養目標、操作環境和學生特點等多種因素后,可與學生干部分享自己科學設計的培養愿景,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干部的思想和行為,經過充分的溝通后,結合學生干部的個人愿景對工作愿景、實踐活動和策略進行調整,達成雙方對愿景的逐步認同。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