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不同于其他教育,其目的性相對較弱,且學校不夠重視,大部分教師也持消極態度,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些導致大學公共英語的教學質量不高,特別是應用能力的培養根本無法滿足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大學公共英語的培養目標為切入點,總結分析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大學公共英語 應用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094-01
一 大學公共英語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是為社會輸入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而這些專業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及綜合能力。英語應用能力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因此格外重要。大學公共英語教育的課程教學培養目標也規定了大學英語教育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閱讀及交流能力,在日常涉外業務的活動中能進行簡單的交流會話。
二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1.公共英語課程不受重視
大學教育強調的是專業能力培養,公共課程教育則一般流于形式,教學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培養上,忽略了英語能力的培養,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更是無人過問。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的未來是從事一些專業性的工作,英語則是“百無一用”,只有掌握了熟練的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而英語與專業技能根本沒關系,不需要學習英語知識,更不用涉及英語的應用。大學生自身一般對英語也不重視,特別是公共英語課程,非英語專業學生很少真正對英語感興趣,學習僅僅是為了考試,因此根本不重視英語學習,常?!芭R時抱佛腳”,認為通過考試就萬事大吉。
2.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雖然大學生都是統招生,都通過高考進入學校,但并不代表所有學生都有很好的英語基礎,特別是一些藝術類專業或三本專業的學生,他們相對于普通本科學生一般英語水平較低,即使是統招的學生,英語水平差別也很大,再加上不同省份錄取分數線的不同,導致學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全校不論是普通本科、三本、藝術生都是采用同一套教材,甚至公共課英語教師,他們的教學方法也是驚人的相似,這導致英語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學不會,也就更談不上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了。
三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能力的培養策略
當今的高等教育已經不同往日,而是開始以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出發點,因此有必要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上都進行必要的改革,引導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以能力為基本培養目標,重點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結合教學實踐,筆者提出以下途徑,希望對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有一定啟示作用。
1.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任何課程的教學都離不開興趣的培養,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也應該首先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才能產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學生興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指導,配合教師的淵博知識、幽默風趣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結合教學實際,探尋教學模式
高校應當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根據現有的教學及師資條件,積極探索富有專業特色的、切實可行的英語教學模式。
第一,分層教學法。綜上所述,高等院校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特別是不同專業之間,因此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無法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因為這樣無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也無法知曉學生的基本能力及求知方向,因此有必要對不同專業、同專業不同班級、同班級不同學生進行逐步分層。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按照各學校設定的科學的、易操作的英語水平分類標準將每年入學的新生分別編入英語初級班、英語中級班和英語高級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講授相應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難易程度不同的考試。每學期須根據學生的成績變化不斷調整班級的成員。
第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為了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積極創設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情境,給學生更多的機會練習英語口語,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將課堂轉變為主題情境,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說出來,同時讓他們寫出來,通過創設英語角等,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
3.加強師資建設,提高專業素質
教育部規定高等教育教學需要結合畢業生的就業需要,突出實用性與針對性,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而高校非英語專業教學質量,特別是應用能力的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素質的高低,因此必須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學校應該通過定期舉行必要的集中學習,并且鼓勵廣大教師攻讀更高學位,同時注重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等措施,以逐步提高公共課教師的專業素質,從而為公共英語的教學創造更好的師資條件。
參考文獻
[1] 田玉梅.淺談英語課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2(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