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敏銳的感受,進而精確地把握語言,人們把這種對語言本能的理解力稱之為語感。語感在現代文字語言的訓練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葉圣陶曾經強調訓練文字語言,重在訓練語感。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尤其需要語感,若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英語語言有直觀的感覺能力,并能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那學習英語就有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以英語教學中語感的重要性為出發點,闡述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碰到難題,往往會有個別學生很快說出正確答案,但問及理由時,他們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只說到感覺上就是這樣;同樣,一些同學在閱讀文章、文字表達、做練習題時也能馬上明白并給出正確答案,好像并沒有刻意去思考,這也是依靠語感來完成的一個學習過程。語感來源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要想對英語有良好的語感,必須進行相關的刻意訓練,主要是訓練以下四種能力:語義感、語法感、語韻感、語勢感。這四種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學生由于其認知水平有限,加上學習自覺性不強,不會主動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因而教師須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訓練他們的語感。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指導:
一 廣閱讀、善閱讀,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
讀是學習英語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英語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通過多年的英語學習,我深深體會到閱讀對提高英語語感的重要性,英語文章看多了,自然而然無形中就會對英語文字有一種敏感性。因而英語教學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多讀書。教師可加強對學生閱讀的訓練,最好每天至少有一篇文章的閱讀量,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要求學生一個月內看完一本純英文的短篇小說集;規定閱讀量后,再教給學生有良好的閱讀方法,教會他們精讀、略讀和跳讀,告訴他們什么樣的文章該精讀、什么樣的文章只需大致瀏覽即可,另外也可使學生學會通過朗讀、默讀、整體讀、部分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從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從整體上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 善積累、常感悟、勤實踐,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
眾所周知,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而語言的學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積累。再在實踐中運用,既可提升英語水平,又可進一步增強語感。因而語感的形成,學生的實踐至關重要,教師需注重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語感。
教學中,盡可能地設計情境,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在說中強化語感,如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或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也可不時地舉行英語活動等。此外,教師還可通過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來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閱讀有精泛之分,教學也有精泛之分,“精”教有助于幫助學生迅速掌握語言規律,提高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泛”教能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規律及未知語言規律的感性認識,為以后語言規律的學習和掌握奠定基礎。
三 換角度、善思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平時所接觸的基本上都是漢語,因而盡管是學英語,但學生還是用母語的思維方式來學英語,甚至有學生在英語的旁邊打上漢語的諧音來幫助他們記生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要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應盡量不以母語為中介,若必須使用時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學生的學習工具,要由用英漢雙解詞典逐步過渡到使用英英詞典,這可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涵和外延。教師在教學新詞匯時,要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給出的句子所包含的語境要盡量和所學新詞匯的語境相似,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新學的詞匯。這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
總之,語感是一種無法表達,但又確實存在的對語言非常有用的感覺。作為教師,除了完成教學要求之外,要盡可能地通過英語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讓學生真正掌握英語,把英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能靈活使用。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