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日漸擴展,英語在國際上的交流使用越來越重要,國家也格外重視學校對學生的英語教育,以前是中學開始設立英語課,現在幾乎所有的小學也開設了英語課,甚至有些幼兒園也開設了英語科目以吸引學生。事實上除了國語之外,使用得最多的外語就是英語,因而重視英語學習毋庸置疑。但實際情況是國人學英語大部分都是為應付考試而學習,正所謂“啞巴英語”。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聽、說教學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和恰當的訓練,教出來的學生能看懂英語也會讀英語,但是聽不懂,也說不出來。本文僅從聽這方面談談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提高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完成英語教學目標。
一 重視“聽”,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不重視聽力,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上,在有些老師看來,聽力教學費時費力,并且對學生成績無太大幫助,因而他們的重點是抓課文教學、語法教學和單元試卷等方面,就算是播放聽力錄音也是放在課余時間進行,而且播放的內容也都是模擬試題,學生聽材料要做的只是找出正確答案,即機械地采用“呈現題目——聽錄音——核對答案”的模式,這種模式顯然無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失去了聽力課的本來意義,也不利于英語的學習。語言學家弗里斯曾說:“學生能聽懂英語是他們會說英語的前提”??梢?,能聽懂是多么的重要,因而,教師應重視英語聽力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聽力課,擴大他們的聽力范圍。所聽的內容盡量簡短有趣,故事性強,由淺到深,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這樣既有助于增強他們對英語的敏感性,形成語感,又可讓他們在生活中能和他人進行交流。
二 巧用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
重視聽力只是踏出了一小步,關鍵還是要有好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筆者略談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聽力的方法:
1.訓練學生的預測能力
聽材料之前,提示學生看標題、題目、插圖及選項,結合題目和選項可對答案作出預測,聽時思維便可集中抓關鍵點,使其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和選擇性。
Eg:What time does the bus leave?
A.At 7∶20 B.At 7∶25 C.At 7∶30
通過事先閱讀選項可知,這道題目顯然與數字有關,因而聽錄音時只需聽數字并做好記錄,就容易獲得答案了。
2.善于捕捉重要信息,抓關鍵詞
聽力訓練時可引導學生根據所聽內容有選擇性地接收信息,可告訴學生,聽故事時,盡量注意接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相關信息并寫在草稿紙上;聽對話時,注意力重點放在答句上;聽短文時,注意開頭句和結尾句。
3.善推理、擅猜測
聽力教學時,告訴學生不要害怕聽到生詞,不但不要怕而且不要在意它,以免因小失大,引導學生根據說話人的語音語調、用詞造句時所使用的代表不同感情的詞語來推斷說話人的主觀意圖或態度。
三 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消除心理障礙
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它不僅考驗平時所學的知識點,更多的是考驗心理素質。心理學觀點認為,人在緊張激動或厭煩時,對所聽對象的敏感性大大下降,因而聽力考試時,大部分學生失分并不是因為聽不懂,而是因為當時考試時過于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聽材料,而這種心理因素對學生聽力理解的阻礙卻未得到老師的重視。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選擇聽力材料,難易適度,盡量挑選學生能聽懂且感興趣的內容,并事先向學生闡明聽力的特點和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和漸進性,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四 深化文化滲透教育,提高英語的整體水平
語言均是文化的載體,要把握一種語言必須了解其相關歷史文化背景及文學知識,同樣學習英語,應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和語言文學知識,了解并熟悉一些英美歷史和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這樣更容易了解語義。因而教學中,教師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能力,進行相關的文化滲透教育。新課改也明確要求老師須掌握語言豐富的文化內涵,給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讓學生多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時自然也容易得多。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擴大,也可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強對英語的敏感性,進而提高英語的整體水平。
總之,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生英語綜合水平提高的過程,方法多種多樣,既要教師給予充分重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要學生積極配合,平時多加訓練,有意識地提升聽力水平。此外教師可適當采取強硬措施,要求學生勤記單詞、勤訓練。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