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從文學角度看其含義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隨著社會發展合作精神慢慢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合作精神也逐步發展到數學教育中,將合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能夠讓學生增強團結互助性、多向性、創新性、總結性,使學生受到更多的啟發。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為他們的成長帶來更多益處。
【關鍵詞】合作 學習小組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54-01
合作學習打破了常規的學生以個體為單位的傳統學習模式,將知識的學習貫穿到小組活動和實踐中,是小組成員間的互助性、創新性、總結性學習活動。它是新課改教育理念中積極倡導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改變了過去教師一味地輸出信息、學生只管接受的教學模式。而是在教學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學活動充滿激情與活力。同時,合作學習也能帶動學生之間在生活上的合作和交流,在增進友誼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學生在合作中各抒己見,在信息有效的傳遞過程中,利于互相啟發、評價、激勵以及思維發散,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彌補了現有教育制度下不因材施教的局限性,通過多年的教育學實踐,筆者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 選擇合作教學的前期準備
合作教學涉及內容的選擇、合作形式的安排等,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不是說所有知識都需要合作學習,所有問題都適合探討解決,教師要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1.選擇教學重難點處,規律性較強的知識
突破重難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處,只有深入理解了公式定理才能靈活運用于平時的學習中,在解決創新題時能夠打破思維定式,從源頭上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2.選擇解決途徑多樣化的問題
由于開放題是一些結論開放而且答案不唯一的問題,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探索的機會,有了思維的碰撞才能激發更多好的想法,使學生在這樣一個平臺上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有些問題由于復雜程度和思維的寬度要求,對于個人而言較難獨立完成,但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讓小組的力量發揮出來,有利于合作的開展。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問題、相互交流學習,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問題就變得越來越清晰明了。
二 合作教學的實施
1.巧妙設計問題
問題的設計是否有層次、有針對性,是合作實效性能否發揮的關鍵點之一。每一個問題針對一個知識點,要讓學生明白該做什么、如何去做,問題之間要相互遞進、逐步深入。問題的難度也要精心設計,由難到易,逐個擊破重難點。
2.組建科學的學習小組
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的組建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必備條件。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應先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思維靈活度、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然后分成若干個組內異質的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分配好后,選擇學習成績較好、樂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創新意識、口頭表達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各組間應當無明顯差異,力求均衡。教師應當根據平時對學生心理素質和性格特點的掌握,讓每一組內都保證有帶頭人、有配合者、有善于傾聽的人,展現不同學生的特點。
3.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
學習小組成立后,小組成員還應當有明確的分工,如每組應當選出發言人、記錄人、收集材料人等,大家共同合作,每個人都參與到合作中,且最好將人員分工采取定時輪換的方式,使每個成員都從不同的任務中得到鍛煉,讓每個學生都有全方位施展才華的機會,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局面,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到鼓舞和激勵,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4.合作的實施
分工結束后就要抓緊進行探討,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團隊意識,積極分析遇到的問題,投入到討論中,在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三 合作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1.教師應發揮對學習小組的引導作用
學習小組成立后就應當有所作為,完全由學生自發學習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老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制定一系列的獎勵制度,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表達想法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分析,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2.定期對學生的合作成果進行測試
每堂課在進行合作探討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提問或書面測試。小組的表現不僅是最終成果的考核,對于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應當抽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防止部分學生在合作中有不主動學習的現象。
四 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學習小組教學形式的深入研究,相信廣大教師能夠克服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和困難,用心去感悟合作的意義,共同提高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