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進行,高中的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新課改提出要讓課堂能成為素質教育模式的一個主陣地。新課改中要求構建開放式的課堂,且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改革,從而讓學生能力能有效地提高,也要讓課堂教學模式的整體效益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們應當積極接受新教學的理念,來提高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數學 效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56-01
教學手段體現出的前衛性和新教學的理念有利于迅速提高對于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置身同樣的教學模式和時間里能接受和理解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獲取更多的能力,從而掌握并加以運用。而這種教育模式是需要教師深思熟慮之后再結合不斷的研究和創新才能得到有效的成果,這里提出如下建議:
一 調查并把握學生基本的情況
學生作為教學的對象來說是整個教學和學習活動的主體和中心,這也是教學模式最終的歸宿。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們要對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其中包括學生們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
1.掌握學生自身儲備的知識情況
在新課改中已經明確指出了教學活動建立的基礎是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所以說作為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是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他們的基礎知識進行細致的了解和分析,老師應當隨意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如此才能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自我的基礎知識和對教學接受的能力以及思考方式等。
2.熟悉學生的興趣愛好
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才會爆發出對學習數學有力的動力,才能積極地配合老師在課堂的教學,調動其自身掌握的儲備知識來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進而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主動性。同時要鼓勵學生們在學習中創新,當然老師們在教學中也需要有創新的意識。
反之,如果學生對教學方法不感興趣,便會導致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逐漸顯得消極。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老師應非常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注意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以及提高。
二 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性
有效課堂教學不是通過老師的傳授就能教會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如果學生能主動地探索學習并加以應用的話,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學生在學習中,教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創新的權利,將他們放在課堂上最主體的地位,從而能凸顯出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導力。
1.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
學生學習的源泉和動力便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和疑問,重點培養學生自身的探索能力,有利于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老師們應設置一些合適的問題讓學生可以自主地探究和思考答案。在學生心中,他們要以主人身份來學習,使其身心在學習中不被束縛,更樂觀積極地去走完求知之路。
作為老師不要怕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有質疑,老師們應積極對待學生對自身的挑戰,這一點恰恰說明學生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此時正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來求知的好機會,要緊緊抓住這個機會來引導學生們進行發言以及總結,從而達到師生互動的有利學習條件。
2.讓學生合作學習
新課改中所提倡的學習方式便是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式合作的方式。從而說明對于學生來說合作探究是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的最佳時機。具體便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方式能有效地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動合作的能力,這種方法無疑是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的最佳方法。
從高校課堂這個全新的角度來看課程改革,目前在實踐階段不夠成熟,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而課堂的管理又涉及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開展起來難度較大,所以要想實現真正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們去研究、去努力探索。實踐新課程改革實施后的課標已經要求教學的目的是學生會運用,所以,老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學會如何使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將數學與自身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認識數學與社會與生活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姚興文.探究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下的高效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2(36):144
[2]張眼亮.淺談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3(14):186
[3]連秀麗.高效課堂視角下普通高中課堂管理改進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