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實驗教學很多時候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應試中甚至出現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的謬論,針對此現象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提出“改變演示實驗模式、淡化驗證性實驗、突出探究性實驗同時重視想象實驗”的觀點。
【關鍵詞】實驗教學 演示實驗 分組實驗 想象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57-01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越來越成為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話題。化學實驗教學作為化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正是因為這樣,現在許多教育者對實驗教學都非常重視。本文從實驗的教學方法上做幾點探討。
一 不能固守“以實驗為載體引出新知識”,以利于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從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再到相關化學知識的總結和獲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所以教師在一節新課的設計時,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以實驗為先導,用實驗引出理論,這樣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并加深理解,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從教學實際看,這可能有點過于理想化。
在上新課之前一般都要求學生預習,因而學生對課堂上要做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及要說明的問題已有所了解,用實驗引出的理論其實學生早已知道。這樣實驗教學已成了純驗證性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對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收效甚微。
針對此,筆者的做法是最大限度地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演示實驗。一些學生在前面做實驗,下面的學生也仿佛自己在做實驗,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個課堂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動手做實驗的學生由于是在全體同學面前做實驗,注意力特別集中,收效特別好。這不僅創造和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鍛煉了他們大膽、心細、勇于表現的良好品質。
所以與其固守著“用實驗為手段引出新知識”的教條,不如主動弱化,而將學生引入其中,使他們由旁觀者轉變成實踐者,這樣符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也更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 對于學生分組實驗可以有選擇地做
新課程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實驗內容除了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中的“演示實驗”、“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之外,還有一本選修6《實驗化學》。這些實驗中主要可分為驗證性的實驗和探究性的實驗。
驗證性的分組實驗通常情況下是安排在講完新課后進行的,而且大多是讓學生重復課堂上演示過的實驗。這樣的實驗只是起到鞏固書本知識和訓練操作技能的作用,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對于這類實驗可以考慮選做,保留一些諸如實驗基本操作、中和滴定等培養操作技能的實驗,而對那些現象不明顯的性質實驗和制取實驗可以少做或不做。
“科學探究”中的探究性實驗,由于受教學時間所限,所以學生的分組實驗做得非常少。其實與驗證性實驗相反,探究性實驗具有明顯的優越性。一方面有利于培養科學實驗的基本品格;另一方面有利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所以要重視探究性實驗,教師可以將前面做驗證性實驗的時間用來做探究性實驗或設計成研究性學習課題,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其中。
三 適當的想象實驗是必要的
由于實驗條件、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做到每個感興趣的問題都用實驗來驗證,那就要利用想象力,來做想象實驗。想象實驗和以前的純口頭實驗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有一定的實驗能力的基礎上的。如在學習濃H2SO4和C反應時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驗證反應產物。由于教學時間的短暫以及還有其他教學任務尚需完成,因而此實驗只好使學生通過想象而完成。要求學生說明相應的原理,并能畫出相應的實驗裝置圖或其草圖。實踐證明,這樣的紙上談兵比實際動手的效果還好。
愛因斯坦講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對于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對想象實驗不能全盤否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營造想象實驗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造。
綜上所述,對于實驗教學,筆者認為,改變演示實驗模式,淡化驗證性實驗,突出探究性實驗,同時重視想象實驗。學生是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實驗教學作為化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合作精神以及科學態度的養成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時一定要勤加思索,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幫助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