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世界上最活躍、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是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領域中信息技術又占據最重要的位置。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各學科之間的整合教學模式,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高中數學教學,我們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走入高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優化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充分發揮著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改的目的也順其自然地得到了實現。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教學 整合 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60-01
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當信息技術走進數學教學,兩者就實現了整合,結合數學本身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及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信息技術提供了演示功能,而且可以做“數學實驗”。下面結合本人多年來在新課程實驗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的課例,談談當信息技術走進高中數學課程后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 信息技術優化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
現階段信息技術備受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更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增大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每一節課的課堂效率,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便悄然發生了變化。
1.多媒體技術使靜化動、抽象化直觀
新課程下學生必須充分了解知識背景和過程,而多媒體的優勢就是展示,題目在屏幕上既清楚又快捷地展示出來,再設計上圖片和動畫,背景和過程一目了然,課堂信息量增加了,大幅提高了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中的難點不少,如如何研究參數與函數圖象的關系,復合函數的單調性等,通過本人的教學實踐證明,計算機能輕易地克服這些難點。如通過幾何畫板做出函數圖象,拖動鼠標可以觀察函數圖象的變化等。有了計算機,教學方法就變得靈活得多了,原來的“講給你聽”改變為“演示給你看”,許多傳統教學的難點已不再是難點,減輕了學習負擔,學生學起來更輕松。
2.有機集成教學內容,實現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講究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然而在班級授課制下實現分層教學并不容易。最“頭痛”的課型是試卷講評課。講多了,成績好的聽得乏味;講少了,成績差的又不明白。有信息技術作支持后,我再上這樣的課時分為四步進行。第一步:給出答案,讓學生先知道對錯;第二步:自主探究,找出錯誤,并在小組內討論;第三步:重點講解,對在小組內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統一講解;第四步:展示過程與提高,給部分成績差的學生展示疑難題的詳細解題過程,同時再給出一些思考題讓成績好的學生做。這樣的課堂就輕松地實現了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
二 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下,要求學生的能力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質疑,提高判斷事物、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如魚得水,更能培養良好思維習慣,即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和分析加工能力、協作能力、探索和創新能力。
1.數形結合,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在高中,數學最難的是抽象性,而老師只能口述,學生只能靠自己領會,別無它法,有了信息技術,抽象的數學概念可以通過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例:在講授“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一節時,可這樣導入新課。用幾何畫板畫出圖像:(1)函數y=sinα(x∈(0,2π))的圖像;(2)函數y=sin2α(x∈(0,2π))的圖像;(3)函數y=-2cos2α(x∈(0,2π))的圖像。讓同學觀察這三個函數的圖像,當x逐漸增大時,y的變化趨勢如何?使學生從形象出發,由具體到抽象,培養學生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而計算機的動態變化可把數與形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協助學習,提高學生數學交流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睋Q言之,數學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索學習。我通過“幾何畫板”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全面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數學交流能力。
3.自己動手,提高學生探索、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教學中,我總是自己做課件,然后學生操作、分析、得到結論。能否讓學生自己做?在這其中,幾何畫板可以充當“研發工具”的角色。當面對數學問題時,學生可用幾何畫板,畫出本題的圖形,然后通過觀察、測量,找出解決方法;此外,學生還可以使用幾何畫板來發現、總結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現象。
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一定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數學重難點問題、創設學生學習探索的教學環境以及學生個性化學習上,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劉勝利.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幾何畫板課件制作教程(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趙呈領、楊琳、劉清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