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激發幼兒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幼兒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和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幼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
【關鍵詞】提問 引領 開啟 智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72-01
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該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提問語,“問”出孩子的思維,“問”出孩子激情,“問”出孩子的創造。那么,怎樣才能“問”出孩子的思維?“問”出孩子的激情?“問”出孩子的創造呢?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盡量設計一些讓幼兒“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幼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幼兒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把一些重要的問題寫到教案當中。這樣在備課時設計一些問題會增加課堂互動的可能性;同時還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一些有效的討論。要將可能發生的一些問題作充分的考慮與應對,這樣才不會被動或被孩子問得瞠目結舌。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 巧妙激趣——引領幼兒發散思維的方向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因而,“問題”和“思維”就形成了一對互生互動的組合,適時、適宜的提問能有效地促進思維向更寬、更廣的方向發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也是激發幼兒思維的源泉。因此,首先在問題的切入點上要有所選擇,應該側重于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發散思維。在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中,在捕捉孩子興趣點的同時,提出了一個既簡單又能讓孩子們興奮的問題,把孩子們引入到一個自由想象,大膽表達的空間,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發散。“你們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有的說:“彎彎的,像香蕉”;有的說:“像小船,兩邊翹”;有的說:“像眉毛”;還有的說:“像圓盤”、“像鏡子”……因為興趣,所以關注;因為興趣,所以愿意大膽、積極地思考。一個簡單、不起眼的小問題,更容易起到指引和促進的作用。給了孩子一個明確的思考內容,也激勵著孩子向不同的角度發散思維。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更可貴的是,改變了孩子“人云亦云”的習慣,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真實、有效的發散。
二 精心設疑——搭建幼兒創造想象的橋梁
在活動中,教師要圍繞目標、內容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只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才能提高幼兒園活動效率,才能激發幼兒不同角度的思維,從而拓寬幼兒的知識面。而有時重難點的解決不可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逐層深入,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把疑難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逐個提出,樹立一些“路標”,啟發幼兒循著“路標”前進,找到解題途徑。設置問題時,應該環環相扣,既要考慮教材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又要兼顧孩子認知活動的順序,以便解決問題時能層層剝筍,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在詩歌《云彩和風兒》中,結合教具,筆者設計了以下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平時你看到的云會動嗎?”“為什么說云是有趣的云,風是能干的風?”“散文詩中的風都把云彩變成了什么?”“你還見過云彩變成什么的?”……聽著孩子們的講述,不禁為他們的想象震驚。從中也深深地感悟到:當孩子的思維形成定勢時,教師要設計一些與原有問題相關的啟發性問題,幫助幼兒跳出原有思維的框架,給幼兒一個豁然開朗的境界,讓他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使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三 質疑引思——激發幼兒持久關注的動力
孔子曰:“疑,思之始,學之始。”有疑問才能產生認知需要和積極思維。思起于疑,教師應該為啟發幼兒思考,巧妙地布陣設疑,促使幼兒因疑而思。比如:在《種子的旅行》中,可以這樣提問:“蒲公英媽媽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個小傘兵,飛呀飛,到他們想要去的地方去旅行。你知道還有其他植物是怎么去旅行的嗎?”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觀察,并和家長一起討論,查找資料。最終孩子們知道了植物傳播的幾種方法。一個帶有質疑性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拓展了幼兒探究的深度,更激發了幼兒求知的欲望。可見設疑、釋疑是幼兒獲取知識、增長經驗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多一些質疑性提問,拓展幼兒思維的空間,挖掘幼兒深入探究的潛能。
四 拓展遷移——提供幼兒體驗、感悟的空間
幼兒知識、技能、方法、經驗的拓展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延伸,為此,在組織活動時,要抓住橫向、縱向擴展的知識點,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回歸生活,加深幼兒對所學知識的體驗與感悟。如在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中,通過實驗,幼兒懂得了將紙改變成圓柱體以后,它的力量就變得很大,能夠承受讓人意想不到的重量。雖然幼兒知道了這個現象,但卻不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可以提問:“想一想、找一找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從而使幼兒在總結生活經驗的背景中進行思考與探究,不僅加深了對圓柱體堅固的認識,更感悟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的提問必須清晰、明了,既要切中要害,又要難易適中。要發揮“一石激起千層浪”,“吹皺一池春水”的功效。只有掌握了一些設問的技巧,課堂才會變得更加生動而精彩。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