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中職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和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采用“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和期末考試成績對183名中職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職生總體時間管理傾向偏低,三年級的時間監控觀顯著強于一、二年級,時間價值感和時間監控觀均與學業成績呈正相關,且時間監控觀對學業成績有預測作用。
【關鍵詞】中職生 時間管理傾向 學業成績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75-02
時間管理傾向是個體在時間運用方式上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的一種人格傾向。自2001年黃希庭提出這一概念并編制《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之后,該領域吸引了研究者的關注,并得出大量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黃希庭等認為,時間管理傾向包含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三個方面。其中,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的功能和價值的穩定態度與觀念,包括時間對個體人生和社會發展意義的穩定態度和觀念,對個體運用時間的方式具有導向作用,是個體時間管理傾向的基礎;時間監控觀指個體運用和運籌時間的觀念與能力,它體現在一系列外顯活動中,例如,計劃安排、目標設置、時間分配、結果檢查等監控活動中;時間效能感指個體對駕馭時間的信念以及預期,反映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間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
對時間的管理是學習、生活成功的一個基本因素,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技巧。能否有效實現對時間的管理直接影響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效率。對學生而言,如何管理時間是直接影響學業成績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已有的關于時間管理傾向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多是從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角度出發的。目前,關于中職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其學業成就關系的研究很少,而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生產一線人才的搖籃,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有很強的可塑性,是從業知識和從業技能大量積累的時期。因此,關注中職生心理素質培養,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才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機會。本研究旨在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有效參考。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分層取樣的方法,選取河北省石家莊市某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作為被試樣本,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3份,有效回收率為91.5%。其中男生86人;一年級64人,二年級60人,三年級59人。
2.研究工具
第一,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采用黃希庭、張志杰編制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簡稱ATMD),共44題,由三個分量表組成,即時間價值感量表、時間監控觀量表和時間效能感量表。由于時間管理傾向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結構,該量表不計總分。量表采用5點計分,其中“完全不符”評分為1,“完全符合”評分為5,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時間管理水平越高。
第二,學業成績。采用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業成
績指標。
3.施測過程
采用團體施測,研究者主持測查,統一指導語。問卷當場填寫、回收。使用SSPS 16.0統計軟件對全部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二 統計結果與分析
1.時間管理傾向總體情況分析
在時間管理傾向問卷中,被試的得分越高,表明其在時間管理傾向上的表現越好。由表1可知,中職生的時間價值感和時間監控觀平均得分稍高于平均分,處于中等水平。而時間效能感平均得分低于理論中值,表明中職生的時間效
能感相對較低。
2.中職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年級差異
表2的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中職生在時間監控觀維度上得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事后檢驗可知,三年級得分顯著高于一、二年級。
3.時間管理傾向與學業成績相關
表3表明,時間價值感和時間監控觀與學業成績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正相關。以學業成績為因變量,時間管理傾向的三個子維度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只有時間監控觀進入回歸方程。決定系數為0.046,即時間監控觀能解釋學業成績變異的4.6%。
三 討論與建議
1.討論
本研究結果發現,中職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得分偏低,尤其是時間效能感得分甚至低于理論中值。這一方面可能與目前招生環境的限制有關,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入學成績相對較低。這些學生在小學、初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欠缺對于時間的運籌沒有信心。而且,中職生本身自我調節能力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弱,易受到不良誘惑。另一方面,不少家長對孩子要求是只要不做出違法的事就行,或是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僅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替孩子選擇發展方向,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有效地對時間進行安排管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職生三年級的時間監控觀強于一、二年級,這可能與其頂崗實習有關,社會實踐讓他們更多地了解社會,進一步以理智成熟的視角看待問題。目標的設置比之前更加清楚,這對于提升時間的運籌能力有積極影響。另外,時間價值感和時間監控觀與學業成績呈顯著正相關,且時間監控觀對學業成績有明顯的預測作用。這與研究結果有一致之處,如張志杰等的研究表明,時間監控觀對中學生的學業成績影響顯著。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通過時間監控觀來影響學業成績。黎兵指出,時間監控觀對學業成績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分別通過自我效能感和學習歸因的作用間接影響學業成績。
2.建議
第一,個人方面。中職生大部分處于15~18歲,身心尚未成熟,對于就業前景等社會現實的認識不夠全面。總體而言,用人單位的原則是擇優錄取,因此,學生應認識到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可以拓寬就業渠道和提升空間。目前,對于中職生來說,取得高一級學歷的途徑主要是參加以下幾種考試:高職入學考試,進入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取得高等學歷;成人高考,進入成人高等院校;普通高考,進入普通高等院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未來3~5年的目標,合理管理時間,充實自我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學校方面。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管理第一線的技術人員,因此教學理念是關鍵。專業設置受社會需求和教育規律的雙重制約,課程內容要結合實際崗位需要,以實用、應用為目的,及時把新知識、新技術反映到教學中。大膽嘗試學籍制度改革,允許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提前畢業,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延緩畢業,這種彈性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建立積極的時間管理觀念,有助于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專業能力。
教師應引導鼓勵學生端正觀念,社會發展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針對中職生空閑時間較多,班主任和專業教師應避免學生無所事事的局面,組織開展各種班級內、班級間或學校間的交流活動,舉辦一些實驗操作競賽,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使學生一專多能,增加就業機會。開辦書法班、美術班、舞蹈班、文體匯演等第二課堂活動,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沒勁”心理,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既可提升學校整體的精神面貌,又有助于青春期學生的健康發展,建立健全的時間管理傾向人格。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4)
[2]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等.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6)
[3]鄧凌.中學優差生時間管理傾向特點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5(3)
[4]任澤港、柳春香、李懷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成就動機的關系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8(3)
[5]黎兵、楊嘉樂.初中生時間管理傾向、自我效能感、學習歸因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4(4)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