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專業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社會、學校、教師等多方面原因,導致建筑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開展狀況并不理想。本文從分析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入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總結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優化策略,希望對專業課程的改革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建筑工程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86-01
一 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及成因
建筑工程專業作為建設行業的主干專業,主要負責為社會輸出施工現場工作人員,他們主要負責施工現場的工業及民用建筑的施工與管理,因此建筑的專業課程也需要按照這一點來設計,教學內容要突出實用性,以培養實用技術人才及實踐素質為教學主線,將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但是因中等教育辦學條件的限制、人才培養規格的限制、課程體系的設置、實踐環節的缺失等等,導致畢業生缺乏技術能力,缺乏實踐經驗,從而限制了他們的就業空間及發展前途。
筆者通過大量的走訪調查就問卷分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將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其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實踐脫節,導致實踐課程極少,學生實踐能力極為有限;其二,實踐教學的設計不夠合理,大部分實踐實習環節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停留在最基本層面,學生實踐能力根本達不到必要的擴展;其三,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實踐環節千篇一律,根本得不到真正的鍛煉,更無法學以致用。
二 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計劃及培養方案的合理化
教育的普及要求大中專教育不要一味地進行學術化教育,而應當重視實踐教學,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化、實用性人才,因此一些理論化的課程可以適當合并,比如《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可合并為《建筑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合并為《建筑結構》,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理論知識的重復講授,同時也為實踐教學節省了大量學時。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要以實用性為原則,與本專業最新技術進展緊密掛鉤,從而更好地培養實用型人才,避免學生走出了校門,而學的東西已經過時了的尷尬局面。專業課程的理論深度也不宜過深,應該以能解決現實問題為基礎,避免學生過多把精力放在理論研究中,從而影響專業技能的把握。
本專業課程設計主要由兩個體系構成,也就是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理論課程涵蓋了建筑制圖、建筑力學、建筑測量、建筑設備、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地基與基礎、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建筑抗震設計、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占總學時比例的60%。實踐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建筑結構課程設計、建筑施工組織課程設計等,建筑構造實習、建筑工程測量實習、畢業綜合實踐等,占總學時的比例為 40%。同時應當把實踐課程分為基礎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現場實習,使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三 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策略
近年來,本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及指導方針,同時以實踐教學為主線,構建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認真歸納建筑工程專業學生的時間能力,總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建筑工程課堂教學環節的專業課程較多,實驗項目很多,因此教師需要在理論講授的過程中,積極聯系實際,把工程實踐教學注入到平時的理論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還容易學以致用,提高實踐能力。比如,筆者將工程施工圖引入課堂,結合工程圖紙去講述建筑構造、建筑結構等課程,這樣讓學生更加明晰地了解工程形象,同時學會施工圖的識別與繪制。
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建筑工程專業實訓教學離不開校外實訓基地的支持,建立校外實習合作單位非常重要,我校與近20家企業有著實習合作關系,基本上能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在實訓教學中,可以采用分散式的實習參與,現場指定技術人員進行必要指導,校內老師不定期對工地進行實訓管理走訪,隨時把握學生的實訓情況,并且適當予以現場指導。學生實習完成后,每人提交實習報告,并且實習單位每周出具鑒定報告,實習結束統一參加操作與口試考核,以保證實訓質量。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培養尤為重要,因此學校應著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去工程單位參與相關學習與實踐,直接從事工程施工、監理、管理等相關工作一段時間,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學校還應該安排部分教師接受專業培訓,聘請有豐富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及專家進行講學,聘請部分企業管理人員直接參與教學,滿足學校實踐性教學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頌娟、劉麗.高職高專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