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型經濟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經濟開放度低、直接利用外資能力較差、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水平低是陜西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提高陜西省開放型經濟水平應從大力改善投資環境、轉變發展理念、增強利用外資能力、實施全新的對外開放戰略方面著力。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87-02
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對外開放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拉大差距的最主要原因。當前,開放型經濟水平低是制約陜西經濟發展的三大難題之一,提高經濟外向度,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對陜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 陜西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1.經濟開放度低
經濟開放度是衡量一國或地區經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越大,說明經濟開放度越高。衡量一國或地區對外開放的程度在對外貿易方面更確切的指標是對外貿易依存度,即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具體又分為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此外,外商直接投資依存度也是考察對外開放度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陜西的GDP有較大增長,但由于進出口總額增長過緩,因此,對外開放度一直處于較低且徘徊不前的狀態。如表1所示:
資料來源:依據2007~2012《陜西統計年鑒》資料計算而得。
以2012年陜西省與廣東省對外開放相關指標比較,國內生產總值與一省區的經濟開放度、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及外商投資依存度都呈正相關關系,作為發達省區的廣東在對外開放的各項指標中都占絕對優勢,最終表現在國內生產總值上,2012年,廣東的GDP總量為57067.92億元,進出口總額為9838.1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5741.36億美元,進出總額4096.79億美元。2012年,廣東的GDP是陜西的3.95倍,進出口總額為陜西的66.48倍,經濟開放度、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依次為陜西的108.8倍、16.8倍、16.9倍。
2.直接利用外資能力較差
直接利用外資能力是衡量一省區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指標。從表2的數據分析可知,2012年,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9307.53億元,陜西為12840.13億元,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33.8%,陜西固定資產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88.85%,這表明,陜西經濟嚴重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是典型的投資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直接利用外資能力強是廣東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12年,廣東省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陜西的8.02倍,直接利用外資能力差是陜西與廣東開放型經濟水平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陜西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難題所在。
數據來源:依據2007~2012陜西、廣東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資料整理計算。
3.國際旅游外匯收入低
發展旅游是一省區增加國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國際旅游的發展情況是衡量一國或一省區經濟對外開放的主要指標之一。2007年,陜西省積極培育壯大旅游產業,著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擴大旅游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國內國際旅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2年,廣東省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數達10794.7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56億美元;2012年,陜西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數335.2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僅為15.97億美元,廣東旅游外匯收入是陜西的9.77倍,2003年和2012年相比,陜西的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從1.98億美元增加到了15.97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總量的0.63%和0.69%??梢?,國際旅游對陜西經濟的帶動作用卻微乎其微。
二 提高陜西開放型經濟水平的對策
當前,破解陜西發展困局,必須不斷地擴大經濟開放,特別是對外開放,通過開放,吸引陜西持續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和各種要素。
1.大力改善投資環境
一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硬環境。以增強整體運輸能力為目標,以公路建設為重點,以提高能力和優化結構為中心,建立技術先進、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以城市為中心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使陜西的交通運輸的能力、服務質量和市場化水平能適應陜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二是要針對日趨嚴重的陜西生態環境問題,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有大投入,并需要走綜合化、系統化、市場化生態環境治理之路。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使每一個公民認識到陜西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自覺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加快環境保護立法,把環境保護納入到法制軌道;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工程。
2.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增強利用外資能力
在不斷改善陜西投資環境的基礎上,陜西還必須轉變觀念,變被動等待投資為主動出擊,利用一切機會引進外資和合理利用外資。要多渠道收集整理招商引資信息,跟蹤國際國內大企業的投資動態,結合本地實際選擇信息,提高引進和利用外資的能力。
3.實施全新的對外開放戰略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陜西發展千載難逢的機會,各項工作均應以開發為前提,開發、開放與改革和發展置于相同的地位,做到以開發帶開放,以開放促開發、促發展、促觀念轉變。陜西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本原因在于觀念、體制、政策的落后性和對外部環境的不適應性,必須打破內部權力與利益結構剛性,尋找一個能牽動各項舉措實施,并受其他舉措制約較小的環節優先啟動,這個環節就是西部大開發。
參考文獻
[1]2012陜西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駱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