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名師工作室”已成為培養優秀教師、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形式,而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本文通過對名師工作室的功能和教師自主內涵的解讀,探討名師工作室環境下教師自主發展的策略,并通過創新工作室思路來激發教師自主,提高名師工作室環境下教學研的效果。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 教師自主 自主策略 創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08-03
進入21世紀教師專業化越來越受世界各國的重視,日益成為世界教師教育和師資建設的趨勢。我國教育改革和教師教育發展要求通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來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育發展。名師工作室的出現契合了這個時代的預期,已成為促進教師發展、培養優秀教師的重要形式。名師工作室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其核心在于成員之間的主動參與、合作互動、交流分享。內驅力+自我變革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行動——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如何激發教師自主,是名師工作室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一 名師工作室的功能
名師工作室是一個以課題研究、學術研討、理論學習、名師論壇、現場指導等形式對內凝聚、帶動,向外輻射、示范,引領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團隊組織。名師工作室不是一個普通的培訓班,它是一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為優秀教育人才的成長創設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主要應從提高學員教師的教學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和人格修養這三方面入手,堅持“教研與培訓”相結合,實現“教、學、做合一”,倡導“研究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研究”和“研究為了教學,教學促進研究”的理念。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來看,與傳統教師研訓方式相比,名師工作室可以被視為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在專家的組織下,旨在通過對話、合作和分享性活動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共同體。從個體和群體的關系上來說,教師個體自主的反思和探究是資源生成與共享的前提,而教師群體的資源共享則為教師個體自主探究提供必備的環境支持。
名師工作室環境下,需要教師在作出教學、研究和實踐決策時體現出自身的能力、自由和責任,改善自身理念和行為,提升自覺意識,教師的自我反思、探究和合作成為解決現實問題和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徑,因而教師自主在名師工作室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
二 教師自主的內涵
1.教師自主的內涵
“自主”這一概念源于古希臘的政治術語,用來描述希臘城邦的自我規范和自我管理,如今這一概念應用于個人并獲得非常廣泛的含義,如它往往包含個人的自我決定,自我規范,權利自由,做自己的主人等方面的意思。Little認為教師自主是一種自主的職業行為能力。成功教師的自主性體現在通過不斷的反思、分析及對教學過程中的感性和認知控制的實踐,自主形成強烈的教學責任感。Smith把教師自主分為兩個層面:(1)職業行為;(2)職業發展。他強調教師的自主性職業發展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后現代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理論”提出:自主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內涵,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是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也是教師的專業自我形成的過程。
具體而言,我們認為教師自主是指教師發揮自主性,運用自主策略,在元認知的調控下獲得發展的過程,它表現為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激發責任感,積極開發自身潛能,建構性地確定職業發展目標,選擇職業發展內容、途徑和策略,通過自我監控、評價和反思等方式,自覺主動地調節和引導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動機、認知和行為方式,從而獲得發展。
2.教師怎樣實現自主
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學習者,要實現教師自主,教師應做好終身學習的充分準備。這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闡述教師自主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從外界因素來說,相關的機構或單位應給予教師適當的權利和自由,使教師能在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有利環境中達到教師自主。“教師不斷成長、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和探究來拓寬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至專業成熟的境界。”
第一,教師需要形成以改造實踐為指向的明確的個體學習行為。名師工作室環境需要一個研究型教師團隊,而教師作為研究者需要雙重積累:實踐積累和理論積累,并要在教學實踐情境中實現兩者的積極轉換。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學習和讀書,不斷提供新思想、新認識、新視野,因而教師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與對話”,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對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
第二,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專業發展過程開展內省式的研究。Schon認為,“從業者針對親身經歷中的疑惑,通過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動來尋求解決方法,是提高自身職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在“實踐——反思——實踐的改進——進一步的反思”這一不斷循環、螺旋式的上升過程中,教師獲得成長,教育實踐得以改進,這個過程就是研究,其中不斷反思是關鍵,它使得教學研究得以不斷進行下去。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獨自或與人一起不斷學習和發展優質的專業思想、知識、技能和情感智能。他們的學習和發展具有批判性,因為教師不是知識和技能的受容器,而是一支強大內驅力的變革力量。
三 名師工作室環境下的教師自主發展策略
名師工作室環境以“教師發展為本”,改變過去單一的、一次性的教研模式,以多元的活動方式在特定內容和地域范圍中相互間有效互動、整合,來形成教研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運行基礎是教師的自主專業發展。只有教師自己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體,外界和他人的強制要求以及促進與協助作用的發揮,都要圍繞教師這個主體來進行,都要得到教師主體的積極認同和努力踐行才可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教師自主發展的核心是教師的自覺和自主。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能自主、自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并付諸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教師自主性的存在和發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和源泉。筆者提出以下若干教師自主發展策略,以期提高名師工作室教學研究的成效。
1.自主開展系列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職業特殊性決定了教師需要不斷學習、閱讀,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識涵養,才能打開眼界在教師專業知識和學識素養上提升自己。作為教師,選擇學科專業、教學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書籍閱讀,對教學工作大有裨益,但也不應只局限于這些實用性強的讀物。名師工作室必須高度重視教師的閱讀,包括閱讀的量和質。工作室的導師們可以經過挑選與推薦,讓成員進行經常性的讀書活動。閱讀是一種輸入,要讓閱讀的知識產生輸出的動能,就必須對它進行加工。工作室成員可以在閱讀時做讀書筆記,或寫書評,這樣的閱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讀書活動的開展為教師提高專業素養、進一步促進教師自我完善和文化的積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自我設計研究問題
現代教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學思想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差距,找到自己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文化素養與新課程改革的差距,要善于從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能從教育的深度看到問題。教師自己提出問題才意味著教師已成為該問題的“參與者”和“當事人”,意味著教師是教學研究的行動主體。它著眼于教師自己的問題、是日常教學生活中發生的“真實的問題”,是教師直接感受到、無法回避并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并能將這些問題概括、提煉、升華為有價值的課題。教師不僅要“身處教育情境”,更要用心深入體驗教育生活,關注具體教育情境中的體驗、感受、困惑、煩惱以及心靈深處的悸動,并善于和勤于思考,從而發現問題,并設計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自主進行教學反思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教師的成長”,并明確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最多也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經驗反思是導致一部分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而另外一部分人卻不能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重要原因。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在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對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教學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在思考過程中,能發現、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學問題,并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的教學反思是一個能動的、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也是一個與情感和認知都密切相關并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從“行中思”來發展專業知識,也使教師能發展出自我“行中思”的能力,就可以達到行中有思、思中有行,行而后思、思而后行的境界。
4.主動參與合作討論
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是指學習者結成一定的小組,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從而促進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態度等方面得到積極發展的學習活動。
名師工作室倡導參與體驗、互動開放的教學、科研、培訓環境,讓教師主動在教研活動中學習,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實踐,變單向的、靜態的教研活動為雙向的、動態的、共振互補型的活動,實現平等參與、共同發展。基于教師自主的工作室環境中,教師既要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進展情況選擇、綜合、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研究方法,如行動研究、敘事研究、反思研究等,同時教師也應謹防把教師自主研究等同于閉門造車和單打獨斗的研究,所以教師要有效地利用自身和周邊資源,包括專家資源、同伴資源、網絡資源等。工作室成員的討論都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出發,有實踐、有事例、有個案,探討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形式等,使參與的成員從一個課堂教學實例中吸取長處,改進不足,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四 創新名師工作室思路,激發教師自主參與意識
赫德等學者認為,共同理想和集體責任是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基本特征,構成這一特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支持與共享的領導、共同的價值觀和愿景、協作學習及其應用、支持性條件和共享的個人實踐等。名師工作室要注意創設探究性、支持性、持續性和協作性的工作環境,要注意創設一種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發展的文化氛圍,創新工作室建設思路,充分發揮教師自主。
1.翻轉式教研的開展
受“翻轉式課堂教學”啟發,原來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的常規教研活動轉變成基于名師工作室思路的“翻轉式教研”,即采用“活動主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交流互動——解決方案”的途徑,激發參與教師的主動研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師通過主動地收集素材、找出問題、開展研究并對這整個過程進行總結歸納,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2.微課程的展開
受“微課程”啟發,名師工作室的任務主要以“微課題”形式展開,針對教師在教學、科研、競賽、信息化等方面存在或遇到的普遍問題、疑難問題和棘手問題進行專項研討,通過對典型問題進行提煉和處理,形成一個個微型課題,以此作為教研的主題。以非常小的切口組織學員進行培訓研討,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注重活動的內涵和實效
采用菜單式、沙龍式、開放式的研究,注重每一次活動的內涵和實效。通過加強對活動的計劃、組織、實施、評價和反饋等環節的全程管理來確保每次活動能步步落實,產生實效,尋求名師工作室環境下的教學研究從形式到實質、從隨意到精心、從粗糙到精致的突破。
名師工作室環境要求教師在共同體研究中從被動到主動到自動,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以自主研究者的身份進行課堂、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就能在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主動建構個人的專業內涵,增進其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解,促進教育理想的建立和教育智慧的獲得,從而加快其專業成長的步伐。
參考文獻
[1]Schon,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朱旭東、周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述評[J].中國教育學刊,2007(1)
[3]華維芬.試論外語教師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定位[J].外語研究,2001(3)
[4]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辛繼湘.校本教研:教師自主如何成為可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4(5)
[7]張兆芹、羅玉云.學習型組織理論視角下的教師專業發展[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