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對《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特征的概括分析,表明它不僅在優美的音樂、背景、服飾道具設計等方面均顯示出豪放、時尚、新穎的藏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具有健身、競技、體育旅游開發、增強民族凝聚力等社會功能。
【關鍵詞】青海湖 健身 鍋莊舞 價值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96-02
位于青海湖南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安多文化的副礦區,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藏族人民,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創造和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鍋莊舞是廣泛流行于藏族民間的一種集體舞,每逢節日、慶典、婚嫁之日,男女老少聚集在廣場或庭院,圍成圓圈隨著歌舞和音樂甩手踏步而舞。海南鍋莊與其他的鍋莊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其獨特的個性,海南鍋莊舞姿矯健,動作敏快,順達自然,優美飄逸,不但體現淳樸、勤勞、熱情、剽悍、豪爽的民族性格,而且具有明顯的體育健身、文化娛樂及觀賞等價值。為了展示安多文化風采,助推海南藏族自治州“安多明珠”和“文化大州”品牌戰略的實施,由海南藏族自治州群藝館編排創作的《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以VCD、DVD光盤形式問世,曲調悠揚,舞姿優美、獨特,很快得到了當地各族群眾的追捧,全州上下紛紛開始學跳新編的海南鍋莊舞,無論清晨還是傍晚,在海南州各縣以及西寧市的廣場和公園里,都能看到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跳海南新編鍋莊舞。
一 《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特征
1.背景特征
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隅,位于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素有青藏高原門戶之稱。海南藏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河壯麗、民風淳樸,群山起伏、河流綿延、草原廣袤,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壯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背景選自有聞名遐邇的文成公主進藏途經的日月山;有“天下江河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淌河奇觀;有神奇夢幻般的國家4A級景區青海湖;有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壩”的龍羊峽水電站;有“天下黃河貴德清”、“青海小江南”之稱的梨花之都貴德縣;有神山古剎賽宗寺;有“青海九寨”之稱的貴南直亥景區、同德宗日文化以及馳名省內外的同德河北原始森林風景區等名勝古跡和奇特景觀。
2.音樂特征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魄,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婉轉動聽。新編海南鍋莊舞音樂樸素、熱情,結構簡練,由慢歌段和快板段兩部分組成,后者是前者旋律的簡化和緊縮,以腳頓地為節,作為樂曲的前奏、間奏及結尾,如第三曲《快樂的跳鍋莊吧》,以拍為主,但在前奏、間奏、結尾中常出現變化節拍。多數舞曲以五聲調式為基礎,個別樂曲為六聲、七聲音階;有的在慢歌段前加散板領唱,擴大成三部結構。
3.組成特征
4.服飾特征
藏族服飾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產、生活方式對眼飾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影響。《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在服飾方面充分體現了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體現了安多地區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長袖平時卷起,跳舞時放下,袖隨舞起,翩翩飛舞,十分好看。特別突出展示了青海海南藏族有一種用羔皮縫制的加面藏袍,輕巧美觀,是節日和走親訪友的禮服。羔皮有毛短而卷曲的,有毛長而適中呈穩狀的,用各種羔皮縫制的藏袍,是多用各色條絨、緞子、平絨、毛呢掛面,用錦緞或花氆氌、水獺皮鑲邊,用狐皮或豹皮做領的高檔服飾,體現著民族的集體智慧,蘊含著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二 《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體育價值
1.健身的價值
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也不例外,它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以步、擺跨、甩袖、纏袖、轉、模仿勞動和動物飛行、跳躍等身體動作有機結合,使全身各關節、部位、系統協調配合,套路動作由慢到快、運動量由小到大,最后又整理活動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練習者四肢的協調一致,使身體機能得到充分的訓練。舞蹈動作,有的婉轉流暢,旋轉起伏,形似行云流水,有的剛勁頓挫,瀟灑奔放,動靜交織;有的步態從容,平穩大方,悠閑輕松;有的輕快活潑,跳躍轉動,洋溢著青春活力。這些均使得練習者在舞蹈中獲得美的享受與情感體驗。通過優美明快的音樂、活潑愉快的練習方式,能調節人的心理活動,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轉移和消除。全身的動靜結合也能使心血管系統、心肺功能、耐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另外,長期練習可以使練習者形體得到鍛煉,起到健美和減肥的作用。與其他的運動項目相比,《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的特色為優美的音樂伴奏,音樂節奏感強,優美而煽情。在音樂的伴奏下,參與者盡情展現自我全身心的投入與放松,能忘卻不快和煩惱,具有很好的健身價值。
2.社交的價值
增加社會交往能力、增強自信心、培養協作精神。《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是多人參與的舞蹈,不分男、女、老、幼,舞曲節奏有快也有慢,在藏區有千人鍋莊舞表演,也有在學校、機關、廣場、生活區舉辦的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小型鍋莊舞活動。它不僅為本民族人民所喜愛,也為其他民族人民和外國在華的工作人員、游人所喜愛。在西寧市廣場早、晚跳鍋莊舞的隊伍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人們翩翩起舞,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古城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3.競技的價值
《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不僅具有表演的藝術功能,而且還具有極強的競技性,能對社會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體育競賽,組織團體操表演提供方法。首先,“天上有多少顆星,桌就有多少調;山上有多少棵樹,桌就有多少詞。牦牛身上有多少毛,桌就有多少舞姿”,這是人們對內容豐富的鍋莊的贊譽。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鍋莊舞的編排上具有很寬的創作空間。其次,鍋莊對動作的力度、幅度、姿態、音樂的藝術表現具有很高的要求,正如鍋莊舞中所唱:“雖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學會鹿臥地的美姿;雖不是鷹生的小鷹,要學會鷹展翅飛翔;雖不是魚生的小魚,要學會水中魚尾閃耀;雖不是獅生的小獅,要學會獅的嬌姿。”第三,鍋莊舞對舞蹈者的要求非常嚴,要求動作統一,力度和節奏統一,動作協調,在難度上具有一定的發掘。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具有很好的競技性,是一項很好的群眾體育活動,值得在全國和學校推廣。
4.團結的價值
民族舞有助于增進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消除民族隔閡,它是一種以身體動作、姿勢作為基本語言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它的傳播交流障礙最少,不受語言文字的制約,也不受意識形態的干擾,因此,它是最具有親和力的一種文化交融形式。在參與鍋莊舞活動時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語言上的交流和身體上的接觸,能降低人們在心理上的防御本能,起到自然促進不同民族的參與者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認同的作用,同時,在不斷的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間會不斷融合和適應,這不是哪一種文化占絕對優勢的同化過程,而是滋生出新的共同文化的過程,也是在彼此之間建立起新的信息溝通渠道的過程,而對不同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共有文化的產生是建立彼此之間信任感的基礎。因此,《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對發展民族文化,促進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消除民族之間的隔閡,建立起彼此之間的團結,具有很好的作用。
鍋莊舞活動歷史悠久,是藏民族留下來的一筆寶貴財富,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娛樂、群眾體育和旅游開發價值。《海南新編藏族鍋莊舞》宣揚“舞蹈動作來自自然”這個主題,充分體現了與大自然的和諧這個時代精神,并與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相結合,既可以作為舞臺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節目,又可以作為群眾自娛自樂的全民健身運動項目,還可以作為一項豐富單位、學校文化活動的競技比賽項目。
參考文獻
[1]唐穎.體育舞蹈在高校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10(1)
[2]丁鈴輝.略談藏族舞蹈的健身作用[J].西藏民俗,2000(8)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