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體驗教學法中合作是方式、體驗是過程、實戰能力是最終目標。在經偵校內實訓課程中合作體驗主要通過演示性實驗、操作性實驗、分析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實施的,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教學發現,合作體驗教學法縮短了教學與實戰的距離,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建立了卷能結合、重在能力的考試方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實訓教學 經濟犯罪偵查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10-02
合作體驗教學法面向實戰、講究實用、追求實效,旨在提高公安人才培養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強調團隊合作共同體驗經偵工作中各種角色。通過幾年來的刻苦研究和多輪班次的實踐教學,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筆者現就合作體驗教學法在經偵校內實訓中的運用方案做一介紹,并對其效果進行評析。
一 合作體驗教學法的特點
1.合作是方式
從客觀上看,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在強調合作,人類今后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要解決這些問題,僅靠個人力量已很難實現。因此,當代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而合作學習無疑是這種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經偵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圍繞一個選定的案例,設定情景、分配角色,分析研究和商討體驗的方案,各自收集各種所需材料和合作完成各種文書制作;不同角色互相配合、相互協作,全體成員為著一個共同的教學活動目標,在組內相互合作支持、取長補短、學習競爭。
2.體驗是過程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導學生實踐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的一種教學方法。經偵體驗教學中,老師設置模擬環境、指導學生分組、選擇案例、準備實訓器材、組織學生體驗,學生扮演模擬體驗環境中的角色,“從事”受案、立案、調查訪問、公開搜查、公開辨認、會計資料勘驗、訊問、審查證據、組織辦案卷宗等經偵警務活動,學生需運用多種學科知識,積極開動腦筋,在模擬體驗經偵活動中達到提高學生實際警務技能,綜合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戰能力是目標
公安部《關于公安普通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近些年公安院校的教學調整思路,逐漸形成了“學歷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化”、“教、學、練、戰”一體化等一系列人才培養新理念。經偵合作體驗教學要求學生圍繞自主選定的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小組集思廣益,共同進行案例分析并按教學需要自主組織論證和設計改編案例;小組內部安排不同角色、創設相關的情景和模擬體驗偵查與調查活動;自主組織辦案卷宗,對可疑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在這些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戰能力,為以后適應經偵一線工作打下基礎。
二 合作體驗教學法在經偵校內實訓教學中的實施
1.合作體驗教學法實施的前提要素
第一,分配小組。合作學習是大班教學形式的有效補充。合作體驗學習是建立在分配小組的基礎之上,組建人數合理并自愿結合的小組是實施合作體驗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的實訓項目,確定4~9人為一組由組長全面負責,使全班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小組為考核單位,促使小組成員精誠合作,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
第二,選定案例。體驗式教學必須設置一定的情境進行體驗,情境的設置取決于案例的具體情況。經偵合作體驗法選擇的案例有一定的要求:(1)案例涵蓋面廣,屬于經偵部門管轄的89種經濟犯罪,且各小組案例不能重復;(2)具有時效性,選擇的案例目前案發量大,社會影響面大,如制售偽劣商
品犯罪、信用卡詐騙犯罪、集資型犯罪等;(3)案件既有復雜性、曲折性又要難易適中,考慮學生目前的層次與能力。
第三,分配角色。在小組成員選定案例的基礎上,按需要分配和承擔不同角色,共同合作完成體驗教學活動的任務。在案例中有接警人員、受害人、報案人、移送單位、犯罪嫌疑人、證人、律師、偵查人員,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體驗不同感受,模擬體驗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和義務。
第四,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辦案流程。進行經偵合作體驗模擬實訓的各項實驗時,要強調其規范性和合法性。整個合作模擬體驗都要在《刑事訴訟法》的指導下進行,在受案后初查階段及立案偵查階段要依據《刑法》及其修正案、《公安機關辦理經濟案件追訴標準》、《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追訴標準》來認定是否構成犯罪、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辦案過程要遵循《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刑事訴訟活動的每一個步驟最終反映在各種法律文書的生成,老師要提前準備好各種空白的法律文書,如在受案階段準備《報案登記表》、《接受刑事案件登記表》、《詢問筆錄》。
2.實施階段
第一,演示性實驗。演示性實驗是在已有的實驗步驟設計框架上進行操作的過程,操作的任務是嚴格按照設計步驟完成,以求得預想的實驗結果,要把操作的偵查現象清楚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獲得偵查行為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理性認識。演示性實驗的要點有以下幾點:(1)演示的內容:老師可挑選理論功底扎實、應變能力強、學習態度積極且在一線部門實習過的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模擬偵查,演示給其他學生;老師也可將以往學生的優秀實訓場景拍攝成視頻,演示給學生;對于有些實訓內容如訊問、抓捕等偵查措施,老師還可以把去實踐部門參與偵查時拍攝視頻記錄下來,這些演示材料更貼近實戰,更具借鑒意義。(2)演示的要求:演示操作必須規范,如在演示對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訊問時,注意時限要求,訊問前亮明訊問人員身份,告知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等這些操作要規范,給學生們起到正確的示范作用。
第二,操作性實驗。操作性實驗是指根據案例,模擬重現犯罪現場,并組織學生操作一系列的偵查取證措施模擬偵破案件的教學方法。經偵大部分的實訓項目都宜運用操作性實驗。操作性實驗的要點有以下幾點:(1)將參訓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4~5人左右為宜。(2)教師將典型案例材料分發給學生,材料包括發案情況、初查情況和現場訪問情況。(3)安排參加實驗的學生分配角色,如偵查員、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報案人、知情人、周圍群眾等,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和工作內容。(4)老師指導學生根據案例所展現的案件性質、基本案情、偵破進度等設置案件現場、準備實驗器材。如在經偵搜查實訓中,對住所和辦公場所的搜查,可以在該現場內放置辦公電腦、存折、轉帳支票、印章、營業執照、財務會計賬簿、身份證等仿真品。(5)進行模擬仿真操作。各小組分別趕赴實驗現場進行搜查、扣押,制作法律文書,處理突發事件。(6)考核評分。老師和每組的學生代表共同參與打分,每個操作性實驗都有完備科學的評分標準。如在公開辨認的實訓中,接報案后確定是否具備辨認條件、組織公開人身辨認或犯罪嫌疑人對涉案場所的辨認、辨認筆錄、對辨認結果的分析評判都是評分標準。
第三,分析性實驗。分析性實驗就是老師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理論知識將所給案例分為案件性質、犯罪嫌疑人、犯罪實施情況等方面,并分別加以考察的認識活動。分析性試驗主要運用在立案和疑難復雜案件偵查實訓中。其要點有:(1)將參訓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9~10人,確定1~2名會議記錄人員。(2)將課堂變成案情分析會,每名學生都是偵查員,模擬公安機關在立案審查階段分析研究案件的場景,啟發學生正確地分析研究案情、把握偵查破案的途徑和方法。教師的點撥應放在新舊知識的過渡處、關鍵處、疑難處。(3)經過分析討論,形成完整的案情分析報告,報告包括案情摘要、分析和判斷、偵查的組織和分工、方向和范圍、需遵守的制度和規定。(4)實驗結束后應由實驗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和實驗分析報告的質量,逐個進行講評并按百分制打分。
第四,驗證性試驗。驗證性實驗是指對研究對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認識或提出了某種假說,為驗證這種認識或假說是否正確而進行的一種實驗。驗證性試驗主要運用在會計資料勘驗實訓中,其要點有:(1)教師到公司、企業收集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2)指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司法會計”這門課的會計學知識和技術,如會計要素、記賬方法和規則、會計資料的相互關系、會計核算的流程等。(3)指導學生交替混合使用順查法、逆查法、詳查法、抽查法、審閱法、核對法、比較法、復算法驗證會計資料的內容是否正確,是否存在疑點。(4)將學生根據會計處理的業務流程制作的會計資料作為評分標準。
三 合作體驗教學法在經偵校內實訓教學中的效果評析
合作體驗教學法經過在甘肅政法學院公安分院2009級、2010級普高生本科經濟犯罪偵查課程教學中的多輪實踐,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第一,大大縮短了教學與實戰的距離,改變了以前經偵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嚴重脫離實戰、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在教學訓練中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學生的經偵理論水平、創造性和分析、解決實戰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尤其表現在案情分析、偵查途徑、計劃、措施、策略的選擇和確定方面。
第三,改革“一卷定音”的考試制度,建立卷能結合、重在能力的考試方法。因傳統的教學多以理論講授為主,因此,對學生學習成績和能力的評價基本上采取期末考試一卷定音辦法,這往往導致學生重書本輕實踐,重理論輕技能,重分數輕能力。因此對于經偵實踐性強、操作性強的課程,實行卷能結合、卷能并重、重在能力的考試方法勢在必行。我們在期末考試中采取了總成績=筆試+口試+實際操作+平時成績的模式。
第四,教學實訓質量和效果顯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表現為近些年在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公安分院畢業生受到公、檢、法、軍隊、海關、國家安全部門的廣泛歡迎,就業率居高不下。
參考文獻
[1]張磊.經濟犯罪偵查專業課程設置構想[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1)
[2]袁曉萍.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實戰技能訓練體系的構建[J].公安教育,2011(8)
[3]戴蓬.經濟犯罪偵查專業課程建設芻議[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