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性,探討了高職教育中貫徹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教學原則 教師 學生 主導作用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34-02
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是根據教育目的和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制定的,也是教學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正確貫徹教學原則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
一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基本思想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基本思想是指在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并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指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和組織都要由教師來設計和決定,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還要直接向學生傳播知識,實行言傳身教;學生主動積極性的發揮也要依靠教師引導,教師要對教學的效果和質量負責。學生作為認識和發展的主體,要主動積極而不是消極被動地學習,對所學的知識要真正理解和善于運用,而不是生吞活剝、死記硬背。
二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重要性
1.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是我國高校教學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我國的教育目的和對教學過程客觀規律的認識,吸收當代先進的教學思想,我國高校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統一的原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作為我國高等院校教學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現在或將來都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和現實意義。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是教學雙邊活動過程特殊規律的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正確地組織整個教學過程,積極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把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科學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地進行學習,才能對所學知識做到真正地理解、鞏固和運用,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信息和行為習慣。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積極自覺性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輔相成并對立統一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
3.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是教學過程這一特殊認識過程決定的
教學活動區別于其他認識或學習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
就是學生的認識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受到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了解教學的目的,掌握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這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的客觀必然性。教學中,學生是認識和學習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師要使學生從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上升到實踐的飛躍,沒有學生認識上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可能的,因為認識上的飛躍需要學生積極地思維加工活動,是教師替代不了的。要實現學生認識上的兩個飛躍,真正地認識客觀世界,就必須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結合起來。
4.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是大學生迅速獲取大量知識的必然需要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產業調整,各種新技術、新知識不斷涌現,為適應這一變化,就要求大學生必須跟上知識更新的步伐,緊跟社會前進的腳步,積極主動地學習,以掌握大量知識和技能適應社會需要。大學生雖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和一定的認識能力,有搞好學習的愿望和毅力,但由于學習的課程多,知識量大,進行的速度快,要求高,而真正掌握所傳授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畢竟是艱苦復雜的勞動,僅憑學生的熱情是不夠的。離開教師的引導、啟迪與示范,學生的學習要獲得迅速的發展十分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了解學生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是否有積極性,以及怎樣掌握知識等方面的問題,以便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方向,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與技能,跟上社會進步和知識發展的潮流。
三 高職教育中貫徹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高職教育教學活動中搞好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明確教和學的目的
明確教和學的目的,端正教和學的態度是發揮兩個積極性的前提。教師要明確為什么而教,做到認真負責,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而且還要教學生懂得為什么而學。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不斷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求知欲強的人會自覺地、積極地追求知識,熱情地探索知識,以滿足精神上的需要。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習的目的與要求,以及所學知識與技能在社會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才會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高職學生處于一個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對自我的調控常常是不自覺的、不果斷的,發現社會矛盾與理想的差距時就會對學習的具體目的與要求感到茫然,會動搖信心。這時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具體目的、要求與做法,運用多種方式經常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不僅想學,而且懂得怎樣努力。這樣,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得到調動與保持。
2.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孔子從事教學活動一條重要的經驗是“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去自明道理,獲得結論。大學生教育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求知的方法,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還要使他們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此,教師要善于創設環境,提供情況,揭露矛盾,打開學生的心竅,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領悟、推理、判斷、論證,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得出正確的結論,發現事物的本質特征與規律性。
3.教師應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效組織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要主動加以引導,進行有效組織。羅森塔爾的“皮革馬利翁效應”表明,教師具有一顆摯愛的心,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待,被期待的學生就會奮發圖強,朝氣蓬勃地對待學習和生活,煥發積極向上的信心。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發現他們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特別對學習差的學生,更要給予關注,對他們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促進他們不斷進步。
4.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創設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融洽協調,生動活潑。教與學雙方都應嚴格要求自己。首先,教師對自己應是“學而不厭”,對學生則應是“誨人不倦”。師生間應相互切磋、相互啟發。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指導思想、豐富的知識、嚴謹的教學態度和民主的教學作風,要愛護學生,并善于向學生學習。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與學生積極配合。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他們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人格,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愛心,尊重他們的進取心和好勝心,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斷加以鼓勵。只有老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老師,與老師密切配合,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形成老師與學生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這種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新型的師生關系對組織合理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
四 結束語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是完成教學目的、搞好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是長期教育實踐驗證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則。高職教育中我們不僅應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發揮教師主導性,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動性有機結合起來,為提高我國高職教育水平和完成教育任務做出更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葉奕乾、?;?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學考試大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