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幫助學生更快成才。本文基于院校學生工作模式探究,提出“五個結合”模式新思路,以期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五個結合 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公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39-01
一 “五個結合”模式新思路
1.學生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結合
進行學生教育工作時,應將職業素養融入其中,才能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第一,可以在學生寢室、教室或一些公共場合,實施6S管理工作,讓學生感受到職業化管理作用。當學生開展評優活動或入黨活動時,學生匯報的工作應同自身未來職業規劃相關,將未來發展計劃結合起來。學生開展的藝術節活動,不僅要求學生單純表演,還要求將技能操作融入其中,在表演上體現出專業技能色彩。
2.學生社團建設與技能大賽相結合
學生社團是發展學生人文教育、培養學生各類興趣特長的有利平臺,學生社團除了可以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特長外,更可體現高職的專業教育特色,如院系除在鼓勵學生參加全院性的書法、美術、舞蹈、攝影等社團外,更應注重專業性社團的建設。我們建立了“明日會計社”、“攻略市場營銷社”、“物流協會”等,廣泛開展點鈔大賽、創業方案比賽、營銷技能大賽等活動,使學生的職業素質進一步提升。
3.學生干部管理與學風建設相結合
學生干部在學生團隊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特殊的影響力,但由于生源質量逐漸下降,學生本身的素質也下降。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這些干部要在班級中起到率領功能,把良好的學習風氣融入班級中,杜絕出現表率作用無法落實等問題的發生。對于新選出的學生干部,他們的綜合素質以及行為規范要有一定要求。
4.學生評價考核與推薦就業相結合
院系學生進行管理工作之后,已將學生考核以及推薦標準融合在一起,班級中表現良好、成績突出的學生,會被推薦到企業中參加工作。這些學生擁有一個高平臺,會更快地融入社會中,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把學生的考核標準和學校推薦相結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5.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時,應與課堂學習緊密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擺正學生教育工作態度。教師進行教學時,應嚴格根據常規標準開展,幫助學生擺正學習態度,使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在現實管理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問題,一些教師對學生管理工作心不在焉,管理工作不嚴格,卻贏得學生的喜歡,在教師評價中獲得高分,而那些對學生嚴格,并且嚴格要求自己的教師,學生的評價較低。只有改革測評方法,才能避免學生主觀成分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
二 資源到位才能保障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1.按生師人數200∶1的要求配置學生輔導員
進行院系學生管理工作改革時,需要擁有充足的資源,這樣才能推動改革順利進行,這對系部工作改革有著重要的影響。輔導員工作較繁雜,既要全面負責學生工作,又要做好學生班級管理工作。輔導員是學生管理者,更是班級的服務者,這樣的工作角色使得輔導員工作壓力大,業務量繁多。一些能力強的輔導員會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而一些能力稍差的輔導員工作壓力就會很大。因此,要根據該比例來管理學生,這樣才能保障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因為輔導員工作性質的原因,院校要做到事業留人、情感留人,給輔導員更多的體諒,讓輔導員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快樂,進而不斷提升工作積極性。另外,一些年輕有為的輔導員,院校應予以重用,適當地將其放置在教師工作崗位上,給輔導員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保障學生就業工作順利進行
院校應著重將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首位,保障學生順利就業。就業專干不一定是學歷職稱很高的教師,但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能吃苦、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就業經費可按標準直接下撥到系,經系主任批準由就業專干負責使用。
3.把學生工作放置年度工作中
學生管理工作應同院系年度工作目標相關,可從任務安排、目標制度、資源保障以及具體舉措方面充分考慮,保障教師在同一水平線上開展工作,保障學生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學生管理工作可同系部目標任務同步進行,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進行目標制定時,要從就業率、綜合素質考察等方面考慮,這樣可以充分認識到當前的工作性質。在具體的舉措上,要做好制度建設,然后在實踐的基礎上評價哪些制度具有科學性,哪些制度不符合教學需求,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每個教師需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從學生切身利益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彰顯院校的育人作用。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