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了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效對接與融合的方法策略,通過圍繞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定位教育導向,立足職業院校主體,注重校企結合;積極構建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平臺等方面,實現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與融合。
【關鍵詞】職業院校 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對接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40-01
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立足于社會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等一線需要,培養專業高技能職業人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結合最為緊密的人才培養機構。學校對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技術和知識,更應該從文化的角度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對接和融合,培養出真正適合企業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因此,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結合是當下職業教育的最好出路和現實選擇,職業院校的文化特質與企業發展的文化氛圍有效對接和交融成為各校密切關注和積極探索的問題。
一 把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導向
學校只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站點,進入企業、融入社會才是學生的最終歸宿,學生最終要成為一個企業的優秀員工,成為社會需要的理想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必須立足企業和社會,把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的導向,實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有機對接。
樹立“以人為本,顧客至上”的理念,培養“發展創新,集體團隊”精神。無論是高等還是中等職業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秉承“以人為本”的價值引領,堅持尊重人、肯定人、發展人、服務人的理念,積極改善教職員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立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了學生的成長與成功,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基本都是面向各類企業,都要直接或者間接地面對消費者,樹立服務客戶的思想理念,竭盡全力替客戶著想,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不僅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直接效益,也能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各類職業院校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應首先把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立于學校的發展理念之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竭盡全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優質的環境和保障,這樣,學校的服務理念自然就和企業的服務理念有機融合,學校和企業有機對接。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每一個企業都不是靠某個人撐起企業發展的,都需要企業全體員工同心協力,依靠團隊的力量贏得競爭的優勢,職業院校在教學中應圍繞專業教育,增強學生的精誠合作、團結合作的團隊意識,以學校的實踐課為平臺,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感知團隊的力量,塑造學生良好的集體品質。創新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一個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有著強烈的創新發展精神,校內教育一定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人力、物力和材料等方面,建立健全各種有效機制,增強廣大師生的科研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 立足職業院校主體,注重校企結合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職業院校一定要立足學校實際,充分發揮學校的自身優勢,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努力構建既適合自身實際又合乎社會需求的校園文化。在構建校園文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企業文化中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團隊精神、誠信和服務意識,強化質量和效率觀念,在校園文化的內核中置入適合社會發展的企業文化精神,努力培養市場和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積極鼓勵學生走出去,走近市場,走進企業,主動感知企業文化,通過深入企業,感知企業文化和精神,實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努力學習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增強崗位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強化職業道德意識。另外,學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引進更多的企業主管深入學校客座講授,把企業的文化帶進校園,讓學生和企業文化的代表親密接觸,直接感觸企業的文化精神,觸摸市場的脈搏。尤其是聘請從本校走出去的畢業生反哺學校,回校指導,幫助學弟、學妹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
三 積極構建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平臺
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要實現真正的對接和融合,不僅需要理論的學習、觀念的更新、思想的引導,更需要實踐的感知和強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實現二元文化的對接融合,必須積極開辟學校的第二課堂,努力搭建學生企業直接實踐的平臺。由于種種原因,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知識結構、綜合素養、人文精神、實踐意識、創新能力、崗位意識、職業素養、團隊精神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為此,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想真正和企業文化對接融合,就必須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開展各種形式的發明創新大賽,通過職教論壇、辯論會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交流,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營造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形神兼備的文化氛圍和人文環境,強化學生的企業文化認同感。
總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有同企業文化有效對接融合的意識,更要有切實可行的策略,實現校企文化的交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培養企業和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服務學生發展,滿足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娜、董大奎.注重融入企業文化的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之管見[J].遼寧高職學報,2009(8)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