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既有高校管理范圍內的小環境因素,也有社會大環境因素。這種劃分有利于高校明確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努力方向,避免做非能力所及的且無謂的工作。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小環境因素 實效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44-02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環境因素研究存在的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環境因素影響時,人們多是從個人及家庭、學校、社會等幾大方面分析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這種認識自然有其合理性,那就是它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比較全面和系統。但這種認識實際上不利于高校準確把握自身在各種環境因素中的定位,容易模糊高校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不利于高校發揮自身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獨有的作用。
二 校園環境因素與社會環境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不同影響
1.小環境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
從個人及家庭、學校、社會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效果的主流觀點,看似面面俱到、無懈可擊,實則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毫無疑問,個人及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因素都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產生影響。但個人及家庭因素、學校因素是小環境因素,社會因素是大環境因素。大環境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決定小環境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小環境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不可能離開大環境因素單獨產生持續的、長久的影響和作用。兩種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范圍和所起的作用大小顯然是不同的。對高校而言,自身對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的影響是直接的,但影響輻射的時間短,本科四年,大專高職只有三年。影響輻射的范圍十分有限,無論營造了多好的校園人文環境,也不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個人及家庭環境,更不可能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社會環境,只能是空間非常小的校園環境。如果高校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就可能出現抓思想政治教育時主次不分,事倍功半。
2.大環境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
社會因素,可稱為大環境因素,其對每個人的影響是長時間和寬范圍的。從人的本質來講,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都將受到社會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概莫能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物質文明,決定了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必然長期受現實影響,這種影響會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不是一朝一夕。現實問題帶來的種種挑戰,如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甚至畢業即失業;如微薄的收入與高不可攀的房價相比,可能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再如為理想奮斗遇到拼爹時代,讓人十分沮喪等。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現實中的種種問題會教育這些大學生,他們在學校小環境下獲得的思想道德觀、價值觀可能在幾年甚至幾個月就被社會大環境因素“同化”了。
三 做力所能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提高實效性
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校園因素與社會因素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對于高校而言,權力和能力都十分有限,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時間更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最大最好的教學效果,務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自身可以解決和應該解決的,哪些因素是自身無法解決和只能解釋無法解決的。簡單來說,高校重點要解決的是小環境因素問題。
1.了解學生及家庭情況,給予其最大的幫助
這種幫助不可能是改變學生的家庭關系,只能是改善學生的經濟狀況,進行心理引導。雖然高校在這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完成具體工作的也主要是班主任、輔導員等少數教育者。但實踐經驗表明,做好家庭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做好因家庭問題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對于做好這部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2.提供盡可能好的教學硬件
每所高校的辦學歷史、基礎、能力和資金來源會因為各種原因相差很大,對教學硬件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但在信息、網絡時代的今天,教學設施的優劣,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確實很大。除了基本的教室、實驗室、宿舍、食堂、運動設施等外,尤其要改善和提高教學設備質量。使用多媒體教室和多媒體教學是基本的要求,學校必須配備這樣的教學設施,無論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不宜再用手寫黑板的傳統方法教學。因為這種方法無論是從同時間提供的信息量,還是從教學效果看,都無法與多媒體教學相提并論。一些高校現在還在使用七、八年前的老電腦,用的軟件多是2005年前的,新版軟件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和文件無法播放,聲音傳送和控制設備不全,很多教師只能站在講臺上對著話筒講課,這些都限制了教學活動的活潑性和互動性。
3.提高教學軟實力
教學軟實力主要是教師隊伍水平和教學管理兩個方面。教師隊伍首先就是政治素質要過硬,思想政治課與其他課最大的不同要求,就是政治素質要求高。一個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熟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信奉不踐行的人,是沒有資格擔任思想政治教師的。其次就是教師的業務能力,包括一定的理論基礎,對教材體系的高度熟悉并能轉化為教學體系,多媒體設備使用和課件制作能力,比較全面掌握各種教學方法,流暢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等。
在教學管理方面,除了抓日常教學管理,如教學紀律、規范和完善教案、教學管理文件、課程考核方法等,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管理“一體化”。即,一是全校的思想政治課教育、管理部門如何分工、協調配合必須有統一的領導機制,避免各自為政、工作撞車現象發生。二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與本學科成績考評相結合,避免僅憑任課教師課內考核定成績的做法,改變學生課內與課外脫節、理論與日常行為脫節、說歸說做歸做知而不行的現狀。
高校只有明白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明白在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諸多環境因素中自身處于什么環節,才能在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保安.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J].德育研究,2007(20)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賴雄麟、邵曉軍.生活世界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省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