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國各地的綜合類高校在近十年間如雨后春筍般地開設了類似藝術系、舞蹈系、表演系等與舞蹈有關的學科專業,其中古典芭蕾舞課程在此類院校開設的時間相對較晚,目的是通過古典芭蕾的訓練以培養其他舞蹈范疇或藝術職業的專業人才。本文主要就古典芭蕾的教學方法在綜合類院校教育實踐中的局限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古典芭蕾 教學法 綜合類高校 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48-03
古典芭蕾舞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的運用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北京舞蹈學院、上海舞蹈學校等為代表的芭蕾專科學校,目的是培養專業型芭蕾人才;第二類,以首都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為代表的各地藝術職業學校與綜合類大學,目的是通過古典芭蕾的訓練以培養其他舞蹈范疇或藝術職業的專業人才;第三類,以北京舞蹈學院考級中心、青鳥健身為代表的大眾文化館與健身中心,目的是對大眾進行素質教育或推廣芭蕾。其中第二類是本文主要敘述的對象。
古典芭蕾舞在我國綜合類院校教育實踐開展得相對較晚,應是在國家頒布《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前后。全國各地的綜合類高校在近十年間如雨后春筍般地開設了類似藝術系、舞蹈系、表演系等與舞蹈有關的學科專業,古典芭蕾舞在我國教育實踐的廣度也達到了其歷史高點。不管芭蕾教育實踐的運用層面有多廣,本質上都是必須通過某種方法來實施芭蕾教育,如擬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大綱,制訂教學目的,安排具體的授課內容,教學步驟等等。這種方法在芭蕾中稱其為“芭蕾教學法”或“古典芭蕾教學法”。“古典芭蕾教學法”與芭蕾教育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主要介紹了“古典芭蕾教學法”。
一 古典芭蕾教學法
1.古典芭蕾教學法定義
“古典芭蕾教學法”①即教授芭蕾的方法,其理論的結構和內容的設置繼承了俄羅斯芭蕾教學體系(法國是沒有“芭蕾教學法”這個系統的)。“古典芭蕾教學法”幾乎包含了芭蕾教學的方方面面,是有關古典芭蕾課堂教學的總述。
2.古典芭蕾教學法特性
古典芭蕾教學法的特性主要是對芭蕾動作在實際芭蕾教學實踐中的步驟做了明確規定。如在教學法中對“Battement Tendu”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Battement Tendu的種類;(2)在學習每種“Battement Tendu”之前應該先學會哪些動作;(3)在學習每種“Battement Tendu”之前身體哪方面的肌肉素質應達到什么標準;(4)每種“Battement Tendu”應該在哪一個教學年級開始學習;(5)學習每種“Battement Tendu”之前如何分解練習;(6)每種“Battement Tendu”初學時使用什么音樂節奏,后期使用什么音樂節奏;(7)每種“Battement Tendu”可以與哪些芭蕾動作進行組合訓練;(8)每種“Battement Tendu”在每個教學年級、每個動作階段怎么與手、頭、身體配合;(9)每種“Battement Tendu”在每個教學年級、每個動作階段的動作標準及審美風格要求。如此詳細的動作描述是很多人視其為“芭蕾奧秘”之所在的原因。“古典芭蕾教學法”中對教學動作定制的詳細步驟和要求使其在芭蕾專業領域里是具有“法律”性和“綱領”性的條文。②在我國三個類型的芭蕾舞教育中使用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均依“古典芭蕾教學法”而制訂。但如此權威的教學法在對綜合類大學的芭蕾教育實踐中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主體本身的,也有客觀實踐中存在的。
二 “古典芭蕾教學法”在綜合類院校教育實踐中的局限性
1.“古典芭蕾教學法”的終極目標
“古典芭蕾教學法”最核心的內容是針對動作教學步驟的規定,而很多人沒能理解這些步驟最終目標是將芭蕾動作引向高難度的芭蕾技術技巧。我們也可以單方面的理解成“古典芭蕾教學法”中的所有動作訓練都是為完成芭蕾技術技巧而規定的,或理解成為完成芭蕾中的技術技巧而制定了“古典芭蕾教學法”中的所有動作訓練步驟。③“古典芭蕾教學法”表面上看是將動作從簡單到困難的級別排序,實質上,“古典芭蕾教學法”產生的初衷是由困難到簡單,反相推理出的動作教學步驟,從Z到A,而不是從A到Z。即由最高形式的動作(技術技巧動作等)開始倒推、分解后,得到最簡化的動作形式(繃腳、勾腳等),然后再將這些最簡化的動作形式按照難度的級別、相互關系的級別在教學過程中重新排序,制訂出“古典芭蕾舞教學法”。④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技術技巧的訓練目的,這些動作之間環環相扣,密不可分。在“古典芭蕾教學法”里,普通舞蹈教師不可能單獨地區分出哪些動作是為訓練技巧而制訂的,哪些不是。如果不明白每個動作的最終目的,不清楚動作和動作之間的必然聯系,一味地選取一些芭蕾動作按照“古典芭蕾教學法”的規定進行教學實踐,這將無法掌控動作教學的尺度。如應對動作要求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若繼續要求就會造成傷害;哪些動作還需要加強要求才能達到訓練目的,否則就是“無用功”;訓練哪些動作是能幫助改善學生身體狀況的。
2.綜合類院校的教學目標
綜合類院校開展的芭蕾教育實踐主要是針對綜合大學內開設的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等非芭蕾專業的學生。運用芭蕾教育實踐的目的是想通過芭蕾科學的基本功訓練體系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便更好地學習自身的舞蹈專業,這是將芭蕾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性的訓練方法。這樣教學設計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美好愿望的結局經常是無奈的事實。綜合類院校在實際操作芭蕾教學運用中與“古典芭蕾教學”本身的終極目標存在一定的抵觸。首先,“古典芭蕾教學法”宏觀上是按照6~8學年制訂的教學步驟,綜合類院校一般制訂的芭蕾基訓的教學周期較短,很多學校芭蕾基礎訓練只安排1~2學年,最多的4學年,有的學校一周才4~8課時,合計的課時總量達不到芭蕾要求的訓練強度。同時,教師迫于教學壓力,為了達到學校制訂的教學任務,因此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去完成大量的芭蕾動作,造成訓練強度過大。在不夠強度的課時與過大強度的動作訓練之間形成的這種惡性循環是與“古典芭蕾教學法”的要求相背離的。這其中也涉及違背芭蕾動作針對肌肉的生理及力學特性的科學問題。⑤
3.授課師資對“古典芭蕾教學法”的認知程度
本文所指的“古典芭蕾教學法”課程通常僅對芭蕾教育本科專業開設,此課程只采取面授“口述”的授課形式,對外廣泛流通的可能性不大。專業芭蕾教育人才每年向社會輸入的比例遠遠不能滿足綜合類院校的崗位需求。目前,很多在綜合類院校擔任芭蕾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師大部分是由從事其他舞蹈門類的專業教師擔任。此類教師獲取芭蕾教學理論的途徑非常匱乏,一般只能通過購買芭蕾理論書籍學習芭蕾授課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發行的 《古典芭蕾教學法》或通過一些多媒體資料,如芭蕾作品光盤、公開的視頻課程、芭蕾劇場演出等,能有機會學習到“古典芭蕾教學法”的人也是鳳毛麟角,不可能滿足國內如此多高校的芭蕾教師崗位需求。再者,從20世紀90年代前后畢業的芭蕾教育本科生應該沒有人把全部的“古典芭蕾教學法”學完,基本上也都是要靠后期自己根據教學實踐陸續補遺。上述客觀事實反映了目前綜合類學院對芭蕾教學實踐的師資配比情況。授課教師自身針對“古典芭蕾教學法”的認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教師不能完全理解“古典芭蕾教學法”的初衷及真正掌握芭蕾動作的核心原理,最終在教師的實踐過程中難以針對客觀的教學對象制訂正確的芭蕾教學計劃,難以在芭蕾教學課堂中將芭蕾動作訓練目的體現在每個教學組合的特性上。
三 建議及改善方法
1.芭蕾教學實踐需因地制宜
“古典芭蕾教學法”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是面向芭蕾專業教育而言的,其針對非芭蕾專業的教學對象來說就不能稱之為“包治百病”的良藥。綜合類院校在開展芭蕾教學實踐時應以“古典芭蕾教學法”為參考,制訂與本院校生源培養目標相適宜的芭蕾教學計劃。
從“古典芭蕾教學法”的角度說,就是挑選哪些芭蕾動作能輔助院校達到生源最終的培養目標并合理地將其加入整個教學實踐計劃中。這包括合理的課時總量、合理的課時分布;在不同教學任務階段的教員設置;具體到每個動作完成的尺度、質量及達到其尺度、質量的截止時間。
從“芭蕾動作”的角度說,在芭蕾教學實踐崗位的教員需要了解芭蕾動作橫向、縱向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動作的訓練目的,從而掌握芭蕾動作的運用實質。在此基礎上挑選出的芭蕾動作才可能與實際教學對象的客觀條件相適宜,并為之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進行有效的教學實踐。
2.提高教師課堂訓練的組合編排能力
在芭蕾實踐中,課堂教學均是以動作與動作之間相互組合的形式為訓練單位,芭蕾舞中稱其為“組合”,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族民間舞中也稱其為“短劇”或“劇目組合”。“組合”是芭蕾課堂訓練的基本單位,組合也是“古典芭蕾教學法”中訓練芭蕾動作的唯一載體,單獨學習某一個芭蕾動作是沒有教學意義的。提高課堂組合的編排能力就是提高芭蕾動作的訓練價值。組合的編排是當前芭蕾教員甚至是舞蹈教員都為之棘手的問題,我國芭蕾教育本科生畢業后對教學組合的編排一竅不通的大有人在,這種現象不僅僅只表現在芭蕾專業。⑥教師在組合編排中很多情況是注重了表演性即缺少訓練性,增加了訓練性又缺少豐富性,照顧到豐富性又沒了邏輯性,注重了邏輯性又少了藝術性,多了藝術性又埋沒了技巧性。組合特性上怎樣能做到面面俱到,在課堂上怎樣對每個組合安排不相矛盾的特性,諸如此類的問題成為教師執教的阻礙。組合編排的好壞不僅是教學質量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考驗教師對動作理論及運用的能力。綜合院校僅僅能制訂正確的芭蕾教學計劃而不能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組合的形式實踐出來也是枉然,是理論與實踐的分離。
四 結束語
多年來,綜合院校開設芭蕾課程大多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芭蕾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方面。目前集中體現在很多此類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芭蕾基訓練習出現了身體肌肉僵硬、身體形態變形的情況,最明顯的反應是學生體型呈腰細腿粗的特征。所以,學習過芭蕾的大多學生對芭蕾的總結就是:“練芭蕾腿會粗”。芭蕾學習成了此類學生的災難。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教學機構對芭蕾本身教學體制的不了解,片面地對芭蕾科學性的教學產生了過度“迷信”的結果,照搬“古典芭蕾教學法”進行教學,課程周期安排與芭蕾動作訓練的實際需求不合,授課教師對芭蕾的實質也是一知半解,教學目標與教學結果事與愿違,最終造成了學生對芭蕾片面的認識和曲解。
綜上所述,我國芭蕾教學在綜合類大學的教學實踐運用中共性的問題就是芭蕾如何適應針對不同目的教育對象。芭蕾藝術、芭蕾文化如何能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各個教育層面,同時,如何正確認識芭蕾藝術,正確地運用“古典芭蕾教學法”,正確認識芭蕾訓練從而正確制訂芭蕾教學計劃。這是一個包含范圍更廣的研究課題,需要更多的芭蕾工作者為之努力。
注 釋
①本文所指的“古典芭蕾教學法”與高等教育出版社發行的《古典芭蕾教學法》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別是在內容量和細節上。
②這種嚴格的教學程序可能也是造成大家認為芭蕾舞教條的原因之一,如何正確理解這種“教條”可參閱筆者的文章:《芭蕾動作鮮為人知的三層結構》。
③法國芭蕾學術界認為早期芭蕾教學的方法是為舞劇服務的,即舞劇里使用的動作決定了芭蕾教學的內容(筆者也傾向這個觀點)。所以,當歷史上技術技巧在芭蕾舞中興起
時,芭蕾教學內容也會隨之改變。俄羅斯芭蕾的興起也必定會使俄羅斯芭蕾教學內容的重心向技術技巧轉移。
④芭蕾舞動作的形成順序與芭蕾動作教學的步驟正好相反。
⑤有關生理及力學原理的問題不是本文論述的范圍。
⑥這是舞蹈本科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欠缺完善的一種體現。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克勞斯.芭蕾簡史(郭明達譯)[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2]〔英〕理查德·格萊斯頓.芭蕾舞初階(鮮繼平譯)[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資料室,1981
[3]肖蘇華著.芭蕾舞藝術欣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高云.舞蹈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