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整個大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處于基礎(chǔ)地位。大學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包括讀、寫、聽、說四個方面;其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最基本的內(nèi)容,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開展一些輔助活動啟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從愛讀到懂得如何讀,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guān)鍵詞】閱讀 要讀 會讀 思考 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64-01
讀書不僅可以增長一個人的見識,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yǎng)。書籍,是獲得知識的最快速且有效的手段。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圖書閱讀便是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大學是個特殊的發(fā)展階段,大學生們從中學繁重的課業(yè)任務狀態(tài)中掙脫出來,要開始學習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而又沒達到成年人的成熟,介于青澀和成熟之間,這一特殊的過渡期對于大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引導得好可以為學生日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這一時期又是他們吸收知識的階段,擺脫了高考升學的壓力,負擔小、記憶力好,掌握的知識能被較好地吸收。因此,引導學生學習并熱愛閱讀便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引導的方法更是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
首先,引導學生“愛讀”。要想讓學生拿起手中的書本,首先就得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興趣和潛力。大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一個性格釋放的時期,熱愛自由、活潑好動,而閱讀所需要的沉靜心態(tài)可能是他們所缺乏的,此時教師可以從有趣的閱讀物入手,推薦他們感興趣的閱讀物,并結(jié)合多種教學工具,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起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是“要讀”最好的理由。
“要讀”之后,進一步便是要“會讀”。閱讀不僅是要“會閱”,更要“會讀”,即善讀。會讀是讀有所選,善于選擇并運用讀書方法。世界上的書“浩如煙海”,不是所有書籍都適合這個時期的學生,對于一些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紙,不值得浪費時間精讀,可采取快速瀏覽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內(nèi)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和序言等,大致了解作品的框架和內(nèi)容要素,以便節(jié)省時間去閱讀更多有價值的作品;而對于經(jīng)典名著或其他內(nèi)涵深刻的文學作品,需要靜心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的立意構(gòu)思、謀篇布局,感受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通過細細品味,才能參透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品的精華。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在精讀中吸收知識,可以讓學生邊讀邊做筆記,把重點、難點記下來,也可以讓同學們互相交流,這對于同學對內(nèi)容的理解有很大幫助,也擴大了學生的思考面。
讀的同時還要思。沒有思考的閱讀是不深刻的。早在15世紀的蘇格蘭德拉蒙德說過:“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頑固的,不會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隸。”①文字是別人的,思考是自己的,通過思考把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東西,這便是閱讀的實質(zhì)。
要鼓勵學生思考,首先不能限制學生的思想,這又要求教師必須保護學生思想的自由,只有思想自由,學生才能天馬行空,才有真知灼見。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精神獨立的個體,教師在事前預先引出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思考,事后組織學生討論,多角度、有目的地讓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去思索、去辨別、去討論、去交流各自的見解,學生的閱讀體會會被充分開發(fā)出來,從而以思帶讀,以讀解思。
寫是檢驗閱讀成果的手段。體會之思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既是對閱讀的總結(jié),又是對寫作的鍛煉。通過討論,學生的閱讀感受不斷涌現(xiàn),需要一個渠道抒發(fā)出來,教師適時的引導,不但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水平,更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眾所周知,閱讀與寫作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寫作和閱讀是互通的,閱讀是對語言文字的吸收接納,寫作是對語言文字的運作,而吸收接納是前提和根本。一個人的閱讀量越大,讀的書越多,所收獲的知識和技巧也就越多,創(chuàng)作起來也就更加容易。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閱讀對增長學生學習寫作知識、增強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有幫助;另一方面,寫作能力的提高又會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時,學生會更加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和情感表達,進而理解作者文章的情感及思想,提高閱讀水平。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傳媒技術(shù)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樣化的“書籍”,而無論是哪種書籍,無疑都為學生提供了又一選擇,無論是哪種形式,都是需要“閱讀”的。當然,如今的“閱讀”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的閱讀了,教師也應隨著發(fā)展而發(fā)展,利用有利的條件,創(chuàng)造出更多機會,更多地讓學生自覺地閱讀。
注 釋
①教育教學名言集錦[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d00deb906bec0975f465e250.html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