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基礎的實驗課因為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科研性的特點,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因為實驗課程的內容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生普遍對機械方面的東西不太感興趣,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這直接關系到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
【關鍵詞】枯燥乏味 精心設計 激發興趣 良好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70-01
實驗課程是機械基礎類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獲得實驗技能、技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但它抽象枯燥,尤其對于還沒有接觸過社會,沒進入過生產車間的學生來說,是個較陌生的領域。盡管如此,但由于年齡特征,學生對大自然充滿遐想,對科學知識充滿渴望,他們對有興趣的東西才會感到好奇、愛動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在興趣。”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激發強大的學習動力,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都會想方設法地去認識、探究。因此,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高興的事。
那么,如何在實驗課中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是個值得我們不斷去改革去探究的問題,現就這方面談談個人看法。
一 為人師表展現教學魅力
首先教師本人必須熱愛本職,有精神飽滿、衣著得體、語言真切的良好教態,有高尚的情操和豐富的知識面,了解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愛。教師的情感具有不可低估的感染力,教學過程也是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互交織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每一個情感細節,如一個真誠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幽默的言語都能縮小教師和學生們的距離,引起師生間思想的共鳴、感情的共振,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二 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機械方面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實驗課程是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教學方式。做實驗不是為了應付實驗報告更不是來好玩的,而是為了學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將來為人類、為社會做貢獻。
三 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很重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友好、信任、尊敬的情感。課堂中對表現突出的、思維活躍的學生要及時表揚贊許,讓大家分享喜悅,發現開小差的、不太自信的學生要多加關注,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有勇氣一起參與到實驗課的實踐過程中來,讓所有學生共同成長進步。
四 巧妙設計實驗課程環節
實驗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過程,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和提高其動手能力,積極和學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創設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覺得特別、新奇。引導學生將感性的東西理性化,孤立的東西關聯化,零散的東西系統化,注重團隊學習,培養協作精神。如有時分組進行實驗,會出現不同的數據或結果。這時,教師應做適當的引導、點撥,讓他們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思路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使其獲得自豪感。
五 開辟多元化學習途徑
除了研讀課本外,還需拓展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率、開闊視野,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如圖書館資料、網絡平臺、實驗儀器設備。提倡多讀相關書籍文獻、多看相關多媒體課件、利用課后時間機動地來綜合性實驗室進行實驗和探究,老師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和個性化服務。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最好的導師。無論多機械枯燥的實驗課程,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動腦筋運用積累的經驗和技巧,注重對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和科學方法的訓練,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定會認真觀察思考、積極探索奧秘,從而開拓智慧、掌握技能、提高素質,必定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金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9)
[2]張震、楊東.以“七一”講話為指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J].黑河學刊,2011(10)
[3]馬金玲.淺談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