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用技術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還有很多學校不具備課程中要求配置的專門的教室、儀器工具和材料,再加上沒有專業的通用技術教師、教學資源的匱乏使這門課程開設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不采取適當的策略,這門課程將可能會變得枯燥乏味,有效教學也就無從談起。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反思,筆者總結出要想取得高效的課堂效果,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設計、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從而打造通用技術的有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通用技術 有效 課堂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72-01
通用技術是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新學科,是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湖北省從2009年秋季實施高中新課程。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從2009年10月初開始,建成了涵蓋技術與設計(一)、技術與設計(二)、電子控制、模擬駕駛、簡易機器人制作等五個模塊的七個實驗室,率先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那么,通用技術有效教學有哪些對策呢?筆者總結這幾年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感悟和經驗,僅供參考。
一 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通用技術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目標,并以技術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發展學生的信息交流與處理、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從而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通用技術不僅注重學生對符合時代需要、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而且注重學生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運用,注重學生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一旦離開了課程標準的引領,就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把“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的通用技術課上成“以操作為主”的勞動實踐課或“以展示為主”的學生表演課。有效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后,運用適當的教學模式,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 優化教學設計,激活學習興趣
課程由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四個要素構成,并且這四個要素間持續的相互作用便構成了(實踐性)課程的基本內容。教材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豐富的原型,這也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寶貴資源。我們要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重視相關知識的生活原型,把握好生活現象與知識概念的銜接點,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生活背景來參與學習,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找案例,如在講“做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正確思維方式的培養”這一章節時,我引用了我們學校附近路段交通堵塞問題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先由學生討論,然后教師總結,引發思考。因為是學生身邊的案例,他們對此興趣濃厚,討論效果非常好。還有,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走進科學”欄目播放的“我愛發明”節目,內容講述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發明某產品的全過程。我經常用節目中的最新發明和技術成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我們要善于在生活中找素材,在學生的興趣愛好中和網絡流行元素中找亮點,這樣,學生會感覺到通用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更喜歡通用技術這門課程。
三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優勢,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通用技術課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很多。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實踐時學生的進展有快有慢。要想在規定的時間內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有些學生需要個別輔導,作為老師,在課堂上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將學生按八人分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要兼顧高、中、低三個層次,每個小組設學習小組長一名。小組長一般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成員間形成一個緊密的學習利益共同體。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分工合作、及時輔導有困難的學生和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競爭,每一節課、每一章節都及時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填寫在教室墻壁上專門設置的“小組表現評比欄”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
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學習積極性很高。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很快就完成了學習任務。我就讓他們充當老師的助手,去輔導其他同學。能力弱的同學及時得到了幫助,能力強的同學通過輔導其他同學,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既解決了老師精力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通用技術是一門新的課程,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難點和亮點,它在我國的發展才剛剛起步。有效的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優的發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