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同時又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手機對課堂造成威脅,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因而,必須從制度上來規范教師與學生的行為,讓手機遠離課堂。
【關鍵詞】手機 課堂 制度規范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75-01
手機是新新人類不可缺少的“招牌”,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社會發展的有力見證。但與此同時,現代科技促進了現代工業的突飛猛進,卻踐踏了生態平衡,手機在服務于人類的同時,也在影響著人類。如對正常的課堂教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課堂,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殿堂,但短短的幾年教書生涯,讓年輕的我在課堂上聽到的不僅有朗朗的讀書聲,還有不和諧的雜音——手機鈴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消費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一個上班族都擁有手機,甚至在中學生中,手機也非常普遍,于是在教學中往往會因為手機的原因導致教學無法正常進行,作為老師面對此狀況不堪其擾,甚為疲憊。
作為老師,應該做到——讓手機遠離課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比其他任何職業的人更需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從日常教學中細微的言談舉止體現出來的。手機不關機就帶進教室,乍看起來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它直接影響了老師的聲譽,有損“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高尚的稱號。小事不小,小中見大。課堂,是傳知授能的場所,它是神圣的,如此莊嚴的課堂,豈能讓手機鈴聲攪了?因此,為還教師一個圣潔的舞臺,請教師共同努力——讓手機遠離課堂。
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學生擁有手機也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許多家長出于對子女的愛與關心,總擔心子女在放學后去上網或出入一些魚目混雜的地方,所以為方便隨時能聯絡到子女,給子女買了手機??梢钥闯龀踔允呛玫模Ч秩绾文??
第一,中學生擁有了手機之后,課堂上有了比聽課更有趣的事干了——在課堂上相互發短信、講笑話。甚至在角落里低聲打起電話來,于是思維“活躍”起來,天馬行空,課堂學習效果不佳,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第二,老師在講課時,不時的有手機鈴聲響起,這并不是老師的手機沒關,而是講臺下學生的手機鈴聲此起彼伏。既打斷了老師上課的思路,也影響了老師講課的情緒,還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
第三,放學后,部分學生不是把時間用在學習上,而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來打電話、發短信、玩游戲,甚至持續到深夜。這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影響了正常的課堂秩序。
從上述幾個方面的表現來看,中學生擁有手機的惡劣影響是可怕的,相比而言,家長的美好初衷倒顯得微不足道了。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黃金階段,既是身心健康成長的黃金階段,又是儲備知識的黃金階段,青年學生千萬不要因為手機而蹉跎了歲月,到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也必須承認大部分擁有手機的同學不一定會因此而受影響。但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人生當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唯一的。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茁壯成才,青少年學生應該做到——讓手機遠離課堂。
課堂是知識的殿堂,課堂是學生的天堂,課堂是教師永遠的舞臺。社會發展、經濟進步,科技是先鋒,人才是關鍵,教育要先行,課堂要保障。必須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更好地培養人才,所以,作為教師、作為學生都應讓課堂遠離手機鈴聲帶來的騷擾。
當然,要讓手機徹底遠離課堂,更主要的是應讓更多的人認識手機對課堂干擾的嚴重性,特別是眾多的家長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不要把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變成一種溺愛,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專家指出:再富不能富孩子,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更多的家長應早一點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讓孩子健康成長。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我們知道: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只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手機對教育教學產生了影響,并不是說都是手機的錯,手機本身不但沒有錯,而且給現代生活增添了色彩。產生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手機,而在于人本身。所以,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從根源上應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從思想上認清問題所在,根本解決這一問題。但“治本”絕非單方面作用就可以實現。因此,我們應雙管齊下,標本兼治,以外界條件來約束主體行為,從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秀芳.“課堂上學生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所引發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2(4)
[2]張學東、黃曉林、楊華.由管理學生課堂“玩手機”而引發的思考[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1(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