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農村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了使閱讀課的教學更有效,本文建議在教學中建立一種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的三階段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96-02
一 問題的提出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遞接受式的傳統課堂教學是我國中學英語閱讀教學長期使用的模式。由于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被教師的講解占用了,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本上是處于被動狀態。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學習上缺少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閱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新課標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只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創新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 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1.閱讀前導入
第一,感知課文。在學生閱讀前,首先要求學生感知課文。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并從中找出沒有掌握的單詞和句子,然后教師再教授本課新單詞來幫助他們解決部分問題并解答學生的質疑,幫助他們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跟著錄音讀,糾正學生的讀音和語調,為學生自讀課文做好準備。之后教師再領讀使學生熟悉課文。最后教師在學生自讀后進行抽查來了解學生的熟讀程度,以便做出適當的指導。
第二,課文背景導入。把閱讀語篇的相關背景材料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即為背景導入。教師可以抓住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愛聽愛讀有趣的故事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九年級Unit 12 Section B 3a閱讀前,在幻燈片中播放法國人就餐的圖片和英美國家人們見面的禮儀場面,讓學生感受了解西方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文化背景。
第三,設疑式導入。上課時,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來制造懸念,就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能帶著問題去聽課或讀文章,這樣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聽課效率就能得到提高。(1)利用圖片。如九年級Unit 9 Reading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讓學生先談論課本插圖,再閱讀,并提問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this text is about?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Nam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organization in American? (2)利用標題。如九年級Unit 13 Reading 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讓學生先讀標題并進行推測然后再讀課文,提問What do you think this text is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 receiving money ? Why?
2.閱讀步驟
第一,設置問題進行略讀和跳讀。教師可以設置兩個簡單的問題,如:(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2)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讓學生略讀后找出文章的大意、主題句和標題。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選擇題或判斷對錯的問題給學生回答。學生不能逐詞逐句地看課文,要講究速度,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問題的答案。老師再提出一些問題,如when、where、what、why、who等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跳讀來尋找特定細節,找出問題的答案。
第二,進行細讀來深入理解課文。學生通過進行仔細的閱讀,掌握全文內容。學生明確文章結構,找出語法難點,學習重點詞語,進一步吸收新的詞語知識、語法知識和文化知識。學生可以把不明白的單詞、短語、句子結構和語法等在讀后向老師提出來。教師對語法和知識點的講解要盡量簡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要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去猜測新單詞的意思,這對學生的考試大有幫助。另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參考書、字典等工具書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些問題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必要時才加以解釋,多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討論、去動手、去鉆研。
3.閱讀后練習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形成新的語言習慣,鞏固學過的知識,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第一,課文復述。教師可以靈活處理,選用一種復述方式或幾種復述方式。要求學生把閱讀內容加以整理,有重點、有條理、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如在九年級Unit 9 Section B 3a Who invented tea? 閱讀后,要求學生填表格,并根據表格內容提示來復述課文。
What aboutwhenwhohow
第二,進行語篇填空。教師可根據文章的內容、語境、語法等變動文章的結構來考查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情況。同時通過語篇填空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加強對詞匯的認知、理解和運用。
第三,進行寫作。教師可以靈活設計寫作的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重點語言知識縮寫或改寫所讀文章。如八年級下Unit 8 Section B 3a,教師給出描述倉鼠的詞匯和短語,學生瀏覽文章后,寫一篇關于倉鼠的文章。
第四,角色扮演。學生閱讀后,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如八年級下Unit 8 Reading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閱讀材料是關于公共場合禮儀的。閱讀后,讓學生分成小組進
行角色表演,在小組練習后,每個場景在全班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討論在這樣的場景中還有哪些禮節。學生經過這一活動,對公共場合禮儀理解得更深刻了。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實踐多種閱讀策略,培養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擴大知識面。教師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同時加以有效引導,這樣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張志遠、董啟明.全國中學英語報刊閱讀教學論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