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作業是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能幫助小學生成長,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了解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小學生作業設計方面采取靈活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02-01
恰到好處的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的關鍵。小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只是對新知識有一個短暫的記憶,并沒有牢固地掌握,所以布置作業是讓小學生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通過一些聽、說、讀、寫的作業練習有助于學生積累知識,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一些教師在給小學生布置作業時,那就是反復抄寫,對于知識點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識記,只是讓學生動手,而沒有其他形式的作業設計,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更沒有新鮮感,影響到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學生也慢慢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愛玩這一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設計在“做中學”“玩中學”的作業。
一 做好字詞作業的設計
讓學生樂于學習,接受所學的知識,才能有良好的記憶,穩扎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傳統的“抄寫再抄寫”的方式布置作業,讓學生反復抄寫,一些學生在抄寫時,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寫,沒有記憶意識和內在的學習需求。教師盲目布置,學生盲目抄寫,這樣的作業是低效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布置的生字詞練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興趣,讓學生樂學,教師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提前預習,根據課后練習題提示,學生把認為重要的字詞畫在書本上,讓學生熟記,第二天上課時,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去黑板上默寫,默寫的正確率最高的一組,得到相應的獎勵,教師可以獎勵給他們一些小禮品,錯誤率高的一組讓他們講故事或唱歌給大家聽,這樣的作業練習形式,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記憶,促進學生養成主動積累生字詞的良好習慣。
二 做好誦讀作業的指導
小學生背誦詩詞,引導學生走進語文的世界,享受語文的多姿多彩,開闊眼界,培養審美意識,陶冶情操。小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誦讀,能激起內心的波瀾,讀出作者內心的感受,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先讓學生通過預習熟悉課文,自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節奏感,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詩文的節奏感和風格,然后教師再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體會詩文的內涵,可以讀給學生聽,鼓勵學生借助背景音樂來朗讀,用音樂渲染氣氛,描繪意境。一些激情澎湃的詩文搭配高昂的音樂,更能鼓舞人心。還要設計一些誦讀作業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描繪詩文,表達情感,讓學生領會文字的意境,發揮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 作業形式要力求多樣化
小學生的生活是美妙而有趣的,教師要善于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出靈活多樣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在作業中能讀、能寫、能玩、能動手操作,要充分發揮學生做作業時的自主性,并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把寫、讀、說和唱、演、畫等充分結合起來,要在作業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的作用,讓小學生勤于動手、善于動腦、樂于動口。小學生具有好動、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思維比較活躍等特征,所以設計語文知識與活動相結合的作業形式。以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實踐能力,以發展他們的思維,發揮他們的潛質。讓他們喜歡做作業,并把其當成一種樂趣。
四 作業設計要科學化
家庭作業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對教師也是如此。科學化的作業布置很關鍵,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切合學生實際,盡量讓小學生做到活學活用,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時,先要有預習作業,便于小學生在課堂上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識,加以鞏固,從新的知識上延伸。如教學生字詞時,小學生如果掌握得比較熟練,教師就不需要讓他們反復寫,作業沒有新鮮感,缺乏挑戰性,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做作業只是在機械應付,只會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越來越不重視。而科學性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探究的欲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語文作業是積累、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有效載體,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作業設計是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它的有效設計,既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使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