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小學生思維活躍,正是學習知識的最好階段,教師進行教學時,要明確教學主體的特殊性,開展語文教學時,最好使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這樣學生更易接受。本文對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進行分析,闡述小學語文教師應掌握的教學語言。
【關鍵詞】語文教學 小學生 語言規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06-01
一 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眾所周知,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語言的規范性,這也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基礎。當前,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基礎有嚴格規定,對語言學和教學有明確規定,教師要嚴格根據規定開展教學。對于教育事業而言,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這個職業是神圣的。而在小學生心目中,教師就是智慧的化身,他們無所不能、無所不曉。小學生很崇拜、敬佩教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影響學生,隨著時間推移,會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行為規范,考慮到教師是小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組織者,因此教師的語言會直接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保證語言的規范性,這樣才能展現出教師的榜樣力量和示范效果,從而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不論是從智力發展上看,還是從心理上看,小學生都會表現得不成熟。教師進行教學時,要注意規范性。這個時期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有時模仿能力甚至超出思維能力。小學階段,學生進行語言學習以及知識學習就是一個模仿階段。因此,教師要明確自身的重要性。不論從哪個方面和角度出發,小學教師教學時,都不能影響課堂質量。從教學經驗來看,教師的課堂質量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進行教學時,應從語音、詞匯等方面來分析,慎重地進行選擇,努力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教學語言的可接受性
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時,除了使用規范性語言之外,還應該保障語言的可接受性。小學生的思維還屬于開發階段,教師在選擇教學用語時,應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理解的語言。學生感受到這些語言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從身邊例子感受到。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接受語文知識。從實際上看,教師在選擇語言時,應選擇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風格。另外,鑒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并不突出、形象思考較為發達的情況,所以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訓練,等到學生進入高年級之后采取嚴謹的語言進行教學。
三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小學語文教學規范性要求比較高,語言使用比較有科學性,這種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兩點:(1)要充分考慮語言使用的明確和規范。語言規范主要是語調規范以及讀音規范,詞匯搭配準確,能夠符合邏輯思維。在小學階段,語言學習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使用標準的發音和規范化的語言,這樣學生在模仿時,才能保障語言學習的準確率。教師還要充分認識到語言教學的情感因素,可以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成分,使用準確的表達,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把握詞語的含義,在日后學習中能靈活運用。(2)應充分考慮教學的主體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體是小學生。因此,教師使用的語言也應符合學生需求,且是學生能接受的語言。教師開展語言教學時,盡量使用生活化的語言,最好是接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可以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還會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更豐富的詞匯,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喜歡上語言學習,實現教學目的。
四 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語文教學不應是無趣的,語文是一門美妙的學科,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更加濃厚。其中語言的描繪更加精準,文采奕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趣味性展現出來,讓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見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詞匯,教師在進行講解時,要靈活使用比喻手段,恰到好處的比喻促使學生更易理解詞匯。學習課堂被激活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得以提高,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應保證語言的趣味性。但是把握好趣味性有一個難度,教師在提升課堂活躍度時,還需要保持嚴肅性。做到活躍課堂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好奇心被激發了,會更加主動地學習。他們樂意參與課堂學習,投入語文學習活動。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其思維得到了訓煉,提高了學習質量。
五 結束語
小學教師身負重任,小學正是學生接受知識的最佳時機,教師進行教學時,要使用正確的發音,要吐字清晰。進行詞匯知識講解時,善于使用比喻,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會影響學生發展,因此,教師應做好知識儲備,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國安.小學語文課文中“四大名著”改寫選入的反思——兼談小學語文教材的價值觀[J].小學語文教學,2013(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