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學,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應充滿樂趣且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的滿足。被視為世界第一部教育學著作的《學記》具體揭示了愉快教學的思想:“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其中的“和”“易”“思”即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愉快教學,教師善于誘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共同完成教學過程。這都是中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對愉快教學的認識及實踐,近現代也不乏其人,教育家們無一例外地都強調樂教樂學的重要性,在當今新課改條件下,實施愉快教學尤其重要。那么,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該如何實施愉快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此問題作了初步探討,以期給同行們提供一些經驗。
一 給學生創造愉快學習的優美環境
曾有人提出“環境決定論”思想,這一思想當然有其不科學之處,但可看出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確實如此,一個學生所處的環境對其有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因而,學校、班級須充分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為學生創設優美的環境,教師也應發動學生,師生共同把學校、教室布置成整潔、清新、漂亮的樂園,這是精神文明的一種標志。在優美的環境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相信都會精神抖擻,心情也會變得愉悅起來,在這種狀態下投入教學活動,要進行愉快教學自然就容易得多。可見優美的環境有助于愉快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 轉變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愉快教學是強調教師的樂教,學生的樂學,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也是師生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要達此目標,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刻不容緩。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關鍵在于教師,教師首先要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可一副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勢。尤其是成績不好又調皮的學生,他們從心底里對老師有種抵觸情緒,甚至有點“不識好歹”,師生關系比較敏感。此時,教師的作用更為關鍵,教師唯有以一顆父母之心對待他們,多鼓勵引導切忌批評訓斥。很多教師面對差生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對他們鄙夷譏諷、怒斥,叫家長來校更是家常便飯,用這樣的冷暴力解決問題,看似學生服了,實際上是師生關系越來越糟糕,師生之情日漸淡薄,學生對教師所教科目自然會產生一種抵制情緒,壓根就不想學。因而,新形勢下,教師需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各種有效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堅持教學相長原則,尊重學生,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此外,還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深挖學生的潛力。
三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情境教學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達,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進了高中課堂,多媒體是其中一種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指在語文課堂上利用電教設備、音像等現代化教具和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來進行有效的學習。實踐證明,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確實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多媒體改變了以往純粹的理論教學,增強了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身心愉悅地投入學習。如講《蘇州園林》時可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片,給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園林建筑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說明文因多媒體的運用而有趣起來,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四 愉快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愉快教學不是輕松教學。輕松并不等于愉快,因而愉快教學不能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少留甚至不留作業。愉快教學講究的是把學生從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不給學生過重負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完成學業。
第二,愉快教學不是為博學生一笑。有許多教師誤以為愉快教學就是要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學生的歡聲笑語,于是有些教師為了“逗笑”而插科打諢,誤入庸俗的“嘩眾取寵”的俗套。曾有位老師講述《麥琪的禮物》時,讓學生設想送給朋友的禮物,并在課堂上交流,結果課堂秩序一片混亂根本沒法控制;還有位教師講述《孔乙己》一課時,把自己裝扮成孔乙己的模樣,學生確實是笑了,可是整節課學生的心思全部在教師的穿著上,無心聽老師的講解。這兩個例子是誤解了愉快教學的典型,未能如愿完成教學目標。其實,愉快教學不是簡單的逗笑,而是引發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教師需靈活運用,結合所教內容進行有效教學,勿流于形式。
第三,愉快教學不是不允許悲傷。很多師生總認為既然是愉快教學那么在語文課堂中就不允許有悲傷,結果鬧了許多哭笑不得的笑話。愉快教學講究情感的投入,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受到美的熏陶。教師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恰到好處地表達出喜、怒、哀、樂的情感,當喜則喜,該悲則悲。
總之,愉快教學是一種教學藝術,若能運用好可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要真正做到愉快教學,就必須要有無私奉獻的品格、強烈的敬業精神,熱愛教育事業、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何為愉快教學,也才能實現愉快教學。
〔責任編輯:龐遠燕〕